蹲點調研記·老社區來了新社工|數據之變
編者按
基層,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社會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基層的治理能力,決定著國家治理的成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減證明、減系統、減考核、減掛牌。
基層減負的目下重點,恰從一個側面可以“復盤”出基層往昔的負累。
長期以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工作的形象比喻。信息系統存有壁壘,導致海量排摸、重復填報;條線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各吹各的號,各要各的“賬”,基層干部群眾疲于應付各項檢查考核;形式主義“留痕”,責任轉嫁層層加碼……這些最終落成基層干部群眾肩頭的“千重雪”。
超大城市上海,隨著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基層減負這一系統工程逐步綱舉目張——形成合力,打通數據壁壘,從源頭條分縷析,明晰責任權屬,任務限流分流;與此同時,做強系統賦能,形成減負閉環,用好智能化手段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充分做好基層減負“后半篇文章”。
如此大背景下,我們將目光進一步聚焦老社區里的年輕社工們,推出“蹲點調研記·老社區來了新社工”系列報道。看看這些從繁雜事務中脫出手腳、充滿干勁且富有創造力、想象力的年輕人,如何回歸聯系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又如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路徑依賴,以自身思考和探索,不斷推動基層減負減到根本、減出實效。
▲瑞金二路街道社工孫雙和金老伯討論空調外機移位的方案。 本報記者 袁婧攝
孫雙新買的球鞋終究還是磨得后跟脫了膠。
當初,被投放到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這片梧桐葳蕤的老社區擔任社工時,年輕的她曾暗自有過心理建設。
但老社區的事務繁雜,與她起初所設想的“跑斷腿、磨破嘴”之間,還隔著十萬個“煩”字。
煩,其一來自于“海量”。撇開上門關愛孤老、查看沿街店鋪裝修、留意防汛防臺、老弄堂消毒、充電樁報修、登記適老化改造、干預噪音擾民、保障征兵工作、推動就業招聘等這些常態化工作外,中心城區人員要素流動多、變化快,以分秒計動態更新的“基底數據”,她至少得掌握個八九不離十。
其二,來自于“未知”。中心城區,與小尺度街巷、舊住房密布相交疊的是,人口、業態結構的多元,以及一種功能的“豐沛飽和”。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有時需要以用戶視角狙擊問題靶心,有時也需要跳出表象,借力系統來見招拆招。
有過服役經歷的孫雙,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給自己“擰了擰發條”。當下,全市層面持續抓實抓細基層減負,從以往眾多數據、表格、條線下派任務中逐步“解套”,孫雙覺得自己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她記得,來社區報到的第一天,居民區老書記這樣撫肩鼓勁:“你們年輕人有闖勁講專業,我們尊重你。”
▲左上:瑞金二路街道開發“以房管人”應用模塊,未來有望與市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對接。 右下:孫雙(左二)幾乎每天都會去看望90歲的居民金老伯,哪怕是經過他家都會在樓下打招呼問好。本報記者 袁婧 顧一瓊攝 制圖:馮曉瑜
數據、數據,哪些是有價值的數據
“早C晚A”原本是美容界的一則護膚秘籍,指晨間護膚用維生素C,夜晚則用含有A醇類的產品。如今,梧桐掩映的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早C晚A”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業態——早上賣咖啡(Coffee),夜間售賣低酒精含量的微醺飲品(Alcohol)。
業態本身無可厚非。但現實中,這類商家營業時間跨度特別長,從一早忙活開,除了咖啡往往還提供早午餐,中午有熱鬧的進貨備貨環節。入夜,小馬路的上街沿“長”滿了一撥又一撥手持微醺、不想回家的消費者,一直晃蕩到凌晨。這些干擾了老街區的生物鐘,對周邊居民作息造成影響。
如是種種,在200多米長的進賢路表現得尤為明顯。這里,擠擠挨挨著60多家餐飲類商戶,其中半數是“網紅”,馳名于各大網絡社交平臺。高峰時段,這條小馬路上平均每一小時就會涌入800人次,且流連忘返。
喧雜熱鬧,對于馬路周邊、枝椏里弄內的近千戶居民來說,就不那么美好了。
后廚備菜、垃圾清運、外擺音樂、人潮涌動……隨便哪一項都頓生油膩、攪人清幽。
擱以往,在手邊“工具箱”相對匱乏的那些年,社工們只能挨家挨戶上門苦口婆心,行勸阻、調矛盾。
年輕社工來了,他們首先盯上的是數據——能否挖掘到有價值的數據,能否讓數據開口說話,從而助力從源頭解決問題。
但事實上,對于居民區來說,數據是從來不缺的。
進賢路所在的延中居委會,年輕社工張燕一到崗就盯著師父們手頭厚厚的本子翻看。她發現,常住居民信息、租戶信息、商戶信息等,以往都由社工一家家上門登記排摸得來。
但細細琢磨下,問題逐個來了:僅依靠人工,這些數據的動態更新相對滯后,且容易造成重復采集;同時,數據相對零散的情況下,很難說明問題,更不消說預判問題、助力決策。
如何把有限精力花在挖掘有價值的數據上?
基于此前調研,也正是吸收了廣大年輕社工的建議,瑞金二路街道層面,在原有信息系統基礎上,創造性地構架起“以房管人”系統,以房屋地址為坐標,鏈接該空間里的人員身份信息、企業商戶信息等。同時,結合轄區特征,將日常管理中各條線生成的各類管理數據進行標簽化數據疊加,形成裝修、物業、街區街貌等若干個管理數據庫。
基于該系統,不同條口數據壁壘被打通,135個數據標簽,超過200萬條數據總量,逐步描繪出精準畫像,也讓預見問題成為可能。接下來,相關應用模塊將與市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對接。
回到“日咖夜酒”新業態治理場景,下一步,借由數字化進一步賦能,年輕社工們有望從店鋪申報輕餐飲營業執照、申請裝修等環節提前介入,出具商業指導意見,簽訂營業規范守則,從源頭進行有效規制,避免后續亂象。
腳力、腳力,走出什么樣的效率
孫雙的腳步更勤快了。上午9點剛過,當天的例行入戶走訪已“行程過半”。
以往,走街串巷,社工人手一本厚厚的“賬簿”,有情況變動就在紙頁、表格上勾勾畫畫,回到居委會再錄入電腦。如今,得益于普遍運用的基層信息應用,大家帶上工作手機就能輕松出街。
數據能透視一些問題,但無法窮盡所有。
“不是說可以少走動”,孫雙的理解是基層減負,最終是將社工的手腳從低效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回歸到聯系服務群眾的本職,“將腳力、腦力精準投放到關鍵處”。
當然,“要走出效率”,要求就比較高了。不是看進過幾扇門,而是看一次走動能否捕捉到潛在問題、采集到多樣訴求,并基于此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路徑推演。
這方面,投身社區大半年的孫雙在實踐中有了一點小心得。
她這樣復盤:迅速拉起一張信息收集網,并抓住幾個關鍵節點。綱舉目張,才能用力精準。
長樂路372號,孫雙站在上街沿,仰頭喊聲“金伯伯”,樓下小門應聲而開。年近九旬的獨居老人金伯伯,正是小孫在走訪中發掘出的“關鍵節點”。
老金早年是警察,在社區住了大半輩子,人緣好,說話在街坊鄰居中也有分量。借由登門關愛服務獨居老人,一來二去,小孫和老金成了忘年交。
▲孫雙上門探望金老伯。 本報記者 袁婧攝
里弄里走一圈,小孫迅速在包干片區建起微信群,居民、租戶、沿街店鋪業主等等統統網羅。而以老金為代表的熱心居民,成了這張網內的重要信息源,誰家開始裝修了,誰家退租了,誰家要報修外墻了,誰家要修剪遮擋光線的樹枝了……一舉一動,幾乎都第一時間“閃現”在小孫的手機屏上。
當天,老金透露了兩個信息:隔壁朱阿姨,此前因喪偶悲痛,久未出門,最近她在微信群里問了一嘴“適老化改造如何申請”;附近340號沿街店鋪招租,接盤商戶業態可能涉及清吧。
信息到了小孫這里,直接演化為工作著力點——即刻上門為朱阿姨推薦居家適老化改造套餐,由此敲開房門也叩開心門;聯手社區城管、物業、市場管理所等下派力量,主動干預店鋪裝修,增加隔音設施,限定音箱安放地點和音量,排查通風設施……甚至整個裝修過程,讓左鄰右舍居民來現場督察,并提出意見。
效果顯而易見:獨居的朱阿姨回歸社區活動了,而新店鋪裝修至今尚未接到投訴。
系統、系統,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
能力上不去,永遠是負擔。
采訪中,這句話似乎道出了“基層減負”的核心要義。
結合走訪調研,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這樣剖析:減證明、減系統、減考核、減掛牌,減去的是疲于形式主義的負累。放諸全市層面,廣大基層社工更為渴盼的是一種資源、能力的賦能和提升。
如此,才能形成“減負的閉環”。
其中,系統,被視作重中之重,同樣也是難中之難。
聚焦系統,既要做減法,亦要做加法——要減去的是,多頭重復建設,避免各管一段;要重塑加持的是,疏通壁壘、暢通流程,利于形成合力,甚至便于現實場景研發、派生輕應用。
還是以孫雙的工作手機為例,基于“以房管人”系統及應用,在手機端可以實現社區動態巡檢信息的快速錄入、實時更新,并即時匯入網格站點及街道后臺大屏進行數據綜合分析。
也就是說,社工們動態采集、更新的數據,同步顯現在街道綜合治理大屏上,為多方治理力量所掌握,同時,也可根據前端需要即時生成相關數據分析——讓數據信息采集“主陣地”成為數據分析結果享用“最前沿”;讓輸入信息的社工能夠依仗后臺分析助力現實治理。
與系統架構同步推進的是一個治理力量的架構。瑞金二路街道將所轄方圓1.93平方公里,16個居委會160余社工,進一步細劃入40個微網格,實現信息觸角、治理力量“沉網入格”。
系統的破與立,歸結到一點,就是要重塑、暢通一種雙向機制——即由下而上的問題反映、傳導、解決機制;由上而下的資源、權限賦能機制。由此,推動實現社區治理事項集成化、協同化、閉環化處置,實現整體效能的提升,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峰這樣暢想。
還是回到孫雙,盡管球鞋脫了膠,她心里卻是暢快的。
悄然間的變化讓她越干越帶勁——基于這個系統,圍繞解決問題,各職能部門與基層力量間有了快速響應協調的機制,社工不再單打獨斗、“喊天不應叫地不靈”。她也越來越咂摸出師父領進門時的關照:“不能直接解決的問題,也要給居民盤出一條清晰的解決路徑,這也是一種解決,居民才會認你。”
作者:顧一瓊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Laos' SEZ int'l border project to attract more visitors
△Laos TheGoldenTriangleSpecialEconomicZone(GTSEZ)International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