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房屋修繕,技能服務鄉村振興
為引導和幫助學校廣大青年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近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團委“繕居匠師”助力鄉村生態宜居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一行15人到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元力村、甘灣村、加范村、自成村等多個村屯開展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
(資料圖)
實踐團以“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以“青春助力房屋修繕,技能服務鄉村振興”為目標,深入村屯開展農村自建房相關問題實地調研、規范農村建房相關政策法規宣講、農村房屋漏水修繕技能培訓、房屋漏水修繕等工作,以實際行動為民解憂辦實事,助力鄉村生態宜居建設。
走訪調研聽民聲
實踐團在當地村委與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與協助下,圍繞房屋漏水情況實地調研,圍繞自建房是否存在滲水漏水問題、是否學習了解過修建自建房的相關知識及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哪些幫助等內容,深入村屯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6%的自建房屋存在滲水漏水問題,83%以上的村民表示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自建房的相關知識,67%以上的村民希望政府提供建設和維修服務。實踐團收集整理問卷后,將調研數據上報相關部門及有關單位,希望今后能夠給予當地村民一定的政策幫扶。
實踐團開展農村建房政策法規知識宣講。伍梓萱攝
政策宣講進村屯
在充分了解情況后,實踐團與村委干部一起組織召開了規范農村自建房相關政策法規宣講。在開展宣講活動前,實踐團指導老師組織成員們深入學習國家關于規范農村自建房的政策法規,做到熟知并能正確講解。宣講會上,村民們積極參與其中,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及建議。實踐團成員針對村民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耐心的解答。通過政策宣講和互動問答,實踐團成員們也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村自建房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
實踐團開展農村房屋修繕技能培訓。劉雯靜攝
技能培訓促振興
實踐團了解到,由于當地村民缺乏房屋修繕的技能,在修補漏水屋頂時所采用的材料和工序不夠恰當,導致反復修補仍反復出現滲水漏水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實踐團以“漏水房屋修繕步驟”為切入點,開展農村房屋漏水修繕技能培訓。在培訓中,實踐團成員生動細致地講解了房屋漏水修繕施工工藝流程,并在現場實操演示了“清”“貼”“涂”等操作規范,幫助村民們學習了基本的房屋漏水修繕技能,為鄉村宜居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實踐團成員在裂縫處涂抹防水涂料。劉雯靜攝
修繕房屋暖民心
實踐團成員在指導老師的帶領及當地村委與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與協助下,深入村屯開展房屋漏水修繕工作。實踐團成員經過實地考察,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所學專業,使用“清”(清掃裂縫)、“貼”(鋪貼抗撕裂布)、“涂”(在抗撕裂布的表層涂抹防水涂料)三步修繕法,對漏水房屋進行了修繕。實踐團成員們發揮不怕苦、不畏難、不停步的精神,凝心聚力、分工協作,對百余棟存在滲水漏水現象的房屋進行了修繕。
實踐團成員在裂縫處涂抹防水涂料。伍梓萱攝
漏水房屋修繕后效果圖。伍梓萱攝
一位村民爺爺說道:“你們都是踏實能干的大學生,頂著這么大太陽在樓頂上幫我修補漏水的房子,真的非常感謝你們,謝謝!”一位村民看到實踐團成員衣服上“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字樣后,非常開心地對實踐團成員說:“我兒子也被你們學校錄取了,我非常開心。希望他也跟你們學習,這樣明年就可以回來幫大家修漏水的屋頂了。”村民們的肯定和飽含深情的致謝,是對實踐團成員最大的鼓勵。
精準回訪再蓄力
“繕居匠師”實踐團從2021年成立至今已修補過漏水房屋500余戶。在修繕過程中,很多村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修繕過后會不會再漏水”“再漏水怎么辦”。對此,實踐團每年開展活動時,都會回到修繕過的房屋,對村民進行回訪,幫助檢測房屋是否漏水,對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回訪不僅能讓村民們更放心,還能讓團隊不斷吸取經驗,漏水修繕技術越來越扎實。回訪時,一位村民說:“你們去年幫我修的房子到現在都不漏水,謝謝你們那時候頂著大熱天來幫助我家修補漏水的屋頂。”村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感謝,讓實踐團隊成員倍感自豪。屋面修繕回訪調研工作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點贊好評。
漏水房屋修繕后實踐團成員合影留念。劉雯靜攝
本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繕居匠師”助力鄉村生態宜居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努力發揮專業特長,將所學知識及技能運用到實處,充分展現出新時代大學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生態宜居建設中的青春風采。(宋麗、蔣婉瑩、林湘)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寧德時代跌超3.5%,電池50ETF(159796)放量跌1.75%盤中創年內新低,電池板塊估值分位不到1%,機構:受益上游成本下行,電池環節利潤重構
8月10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3年7月動力和儲能電池
臺灣地區訂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金屬合金類(與食品直接接觸面為合成樹脂涂漆者)之檢驗」
2023年8月9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121901366號公告,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