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機構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新集能源
首次覆蓋報告:煤電一體融合發展,行穩致遠久久為功
(資料圖)
煤電新能源融合發展的煤炭央企,業績穩步提升。公司是安徽省大型煤炭央企,聯營發展“煤炭-煤電-新能源”業務。煤炭業務是公司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2022年營收達78.20億元,占比65.15%;伴隨2016年利辛電廠投產發電,電力業務貢獻逐步擴大,2022年收入規模41.83億元,占比34.85%。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0.64億元,歸母凈利率為17.20%;2023年一季度公司盈利強勢延續,歸母凈利潤5.94億元,同比增長12.50%,歸母凈利率20.51%。 煤炭儲量豐厚且產能有望增長,銷售業績走高且成本穩健。截至2022年底,公司剩余煤炭資源總儲量89.01億噸。目前,公司擁有在產礦井5對,核定產能2350萬噸/年,涉及可采儲量14.76億噸,預計剩余可采年限達44年;楊村煤礦正推進復建工作,批復后公司煤炭可采儲量將增加3.84億噸至18.60億噸。此外,公司遠期規劃礦井有4對,初步設計的新增產能合計720萬噸/年。受益于安徽省整體較高的煤炭坑口價,公司高長協比例支撐煤炭售價高位平穩;公司旗下主要煤礦近年利潤率受煤質影響價格有所波動,短期內煤質改善將有助于商品煤銷售量價齊升。成本方面,公司單位商品煤成本穩定,人工成本占比較高。 在建擬建電廠投產后,有望消化全部自產煤。目前公司電廠火電裝機容量為3290MW(未包括新集一礦、二礦低熱值煤電廠),在運營權益裝機容量1732MW。公司規劃新建火電廠裝機容量達8600MW,其中,控股的利辛電廠二期(2*660MW)將于2024年11月投產、上饒電廠(2*1000MW)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工,參股的宣城電廠三期(2*660MW)預計將于2025年6月投產。目前,公司參控股電廠消耗自產煤約40%,據我們測算,上述三個項目投產后,公司合計耗煤量約1725萬噸,僅略低于公司2022年商品煤產量1842萬噸,從而公司有望實現煤電完全一體化經營,平抑上下游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提高自身的盈利穩定性。公司上網電價在2021年底受電價市場化改革的影響出現上浮,2022年大幅提升20.73%至0.41元/千瓦時,2023Q1發電量受調峰和機組檢修影響短期承壓,23Q2已好轉,且上網電價繼續維持高位。 煤電聯營提升電廠盈利水平。利辛電廠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發電廠,2021年3月板集煤礦試運轉后其耗煤主要來源為板集煤礦自產煤。一方面,利辛電廠供電標準煤耗266.4g/kWh低于全國火電廠平均供電標準煤耗的302.5g/kWh;另一方面,利辛電廠充分利用坑口煤電聯營的優勢實現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2022年利辛電廠凈利率為14.39%,位居同行電廠前列。 投資建議:公司是安徽四大煤炭企業之一,待投產的煤礦和電廠項目較多,且煤電一體化的形式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穩定高位。我們預計2023-2025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3.98/24.25/25.57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93/0.94/0.99元/股,對應2023年8月11日股價的PE分別為5/5/4倍,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煤炭價格下行,煤質超預期下降,在建和擬建項目進度不及預期。
百亞股份
23H1業績點評報告:自由點表現靚麗,線上渠道持續高增
百亞股份(003006)披露2023H1業績: 2023H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0億元(+28.60%),實現歸母凈利潤1.32億元(+68.1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24億元(+65.77%);23Q2單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7億元(+39.34%),歸母凈利潤0.52億元(124.9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0.49億元(+141.43%)。23Q2收入端延續靚麗增長。 自由點品牌表現靚麗,線上渠道持續高增 分區域看: (1)核心五省:川渝23H1實現營收3.39億元(+26.35%),我們測算23Q2公司川渝收入同比增長近50%;云貴陜23H1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29.40%),測算23Q2云貴陜收入同比增長40%+。受去年同期核心五省基數相對較低影響,23Q2核心五省增速表現領先。 (2)外圍省份:23H1外圍省份實現收入1.16億元(+2.51%),增速略緩主要受22Q2后個別客戶因自身經營問題對公司收入貢獻走弱導致的基數偏差影響,我們測算23Q2公司外圍省份收入增速約20%+,較23Q1個位數下滑已有明顯改善。看好后續基數影響走弱及公司內部管理調整賦能公司外圍省份下半年穩步擴張。 (3)線上渠道:23H1公司線上渠道實現收入2.37億元(+71.66%),測算23Q2線上渠道收入增速近60%,線上渠道持續兌現高速增長。 分產品看,2023H1公司衛生巾/紙尿褲/ODM分別實現收入8.34/0.60/0.56億元,分別同比+36.35%/-6.13%/-11.16%,業務進一步向衛生巾聚焦。同時根據公司業績預告,23Q2公司自由點產品同比增長超50%。線下分渠道看,2023H1公司經銷/KA分別實現收入4.93/1.64億元,分別同比+30.94%/+1.88%,其中KA渠道增速主要受湖南步步高(002251)和線下客流回落等影響。 毛利率持續優化,費用投放加大短期影響凈利率 毛利率:2023H1公司毛利率為47.57%,同比+4.34pct,其中23Q2單季毛利率為48.45%,同比+7.37pct,環比+1.60pct。受益公司大健康系列高端產品銷售占比持續提升,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并疊加原材料成本逐步回落,公司毛利率水平持續向上。具體來看,23H1公司川渝/云貴陜/外圍省份/電商渠道毛利率分別為51.64%/52.41%/42.40%/46.77%,分別同比+7.58/+1.93/-6.47/+5.57pct,其中外圍省份毛利率回落主要受公司渠道費用投入沖減營業收入影響。 凈利率&費用率:23H1公司凈利率為13.90%(+3.30pct),其中23Q2公司凈利率為12.08%,同比+4.60pct,環比-3.31pct。凈利率環比回落原因主要為公司于Q2費用投放力度加大。23H1公司期間費用率30.59%,同比-1.10pct,23Q2期間費用率32.36%,同比-0.18pct;23H1公司銷售費用率24.22%,同比+1.07pct,其中23Q2銷售費用率25.91%,同比+0.72pct,環比+3.08pct。我們認為費用投入加大匹配公司當前發展階段,毛利率持續優化為后續公司盈利向上提供基礎。 盈利預測與估值 公司為川渝走向全國的國產衛生巾龍頭,核心五省品牌勢能強勁增長仍有寬廣空間,外圍省份協同線上有序擴張,線上渠道以多平臺布局及暢銷款新品為抓手持續放量,推動公司業績及份額穩增。我們預計23-25年公司收入20.41/25.79/32.46億元,同比+26.61%/+26.36%/+25.85%;歸母凈利潤2.53/3.36/4.46億元,同比+34.97%/+32.94%/+32.61%。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為26X/20X/15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渠道拓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消費需求疲弱。
長安汽車
7月銷量同比+3%,出口+新能源轉型持續推進
公告要點:2023年7月,長安汽車實現合計產批量為220566/207743輛,分別同比+10.08%/+3.4%,分別環比-3.3%/-7.95%。其中合肥長安產批量分別為34493/34913輛,分別同比+78.02%/+80.38%,分別環比+2.47%/+5.7%;長安福特產批量20850/20620輛,分別同比-20.3%/-12.64%,分別環比-8.98%/+2.32%。1~7月長安汽車銷量累計142.34萬輛,同比+7.29%;自主品牌國內/海外銷量119.12/13.64萬輛,分別同比+12.47%/+11.31%;自主乘用車銷量90.31萬輛,同比+19.22%。 7月集團銷量20.77萬輛,同比+3.4%,新能源滲透率19.1%,新能源轉型穩中有進。1)國內:長安汽車7月批發銷量187598輛,同環比分別+4.18%/-8.78%,同比略有增長,環比波動下滑;整體來看,自主板塊表現穩中有進,自主品牌1-7月銷量1,191,161輛,其中乘用源車銷售903,106輛,分別同比+12.47%/+19.22%;重點車型來看,CS75系列7月銷售25,345輛,UNI系列7月銷售20,664輛;長安福特7月銷售20,620輛。2)海外:公司7月自主品牌出口銷量為20,145輛,環比+0.48%,出口占集團銷量9.7%,環比+0.81pct。3)新能源:7月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39,613輛,同環比+69.32%/-0.30%,1-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215,570輛,同比增長98.95%;7月集團新能源滲透率為19.1%,環比+1.46pct。 多品牌矩陣驅動新能源轉型,海納百川計劃按下“出口加速鍵”。深藍S7發布后持續維持高熱度,開啟交付后35天實現交付破萬,新車優異品質&定價策略有望打造爆款;7月阿維塔11交付1,786臺,智駕功能得到用戶認可,站穩30萬以上純電SUV第二名;運動型越野皮卡長安覽拓者.探索版上市;未來3年將有全新新能源C236、覽拓者EV、阿維塔E12等12款車面世;目前長安品牌整合V標+UNI+歐尚現有油車序列打造智電IDD混動產品,下半年推出的新主流電動OX序列將繼續推動主品牌電動化轉型;2023年“海納百川戰略”計劃加快歐洲/美洲/中東及非洲/亞太/獨聯體五大區域市場布局,長安汽車全球化出海步伐堅定,全球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提升。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維持長安汽車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為96/91/100億元的預測,對應EPS為0.97/0.92/1.01元,對應PE為12/12/11倍,維持長安汽車“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乘用車價格戰超預期,終端消費恢復低于預期。
關鍵詞:
相關文章
臺灣地區訂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金屬合金類(與食品直接接觸面為合成樹脂涂漆者)之檢驗」
2023年8月9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121901366號公告,訂定
精彩推送
寧德時代跌超3.5%,電池50ETF(159796)放量跌1.75%盤中創年內新低,電池板塊估值分位不到1%,機構:受益上游成本下行,電池環節利潤重構
8月10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3年7月動力和儲能電池
臺灣地區訂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金屬合金類(與食品直接接觸面為合成樹脂涂漆者)之檢驗」
2023年8月9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121901366號公告,訂定
GT STEEL GROUP(08402)發布中期業績,凈虧損159.77萬新加坡元 同比減少59.48%
智通財經APP訊,GTSTEELGROUP(08402)發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