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亮點!AI歌手走紅,我們還需要真人歌手嗎?
□王麗婷(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近日,AI歌手走紅網絡,引起廣泛關注。所謂AI歌手,就是制作者通過模型訓練和后期處理,讓人工智能(ArtifcialIntelligence,本文均稱“AI”)用真人歌手的聲音翻唱各種類型的歌曲。AI歌手往往能對真人歌手的唱腔進行高度模仿,大部分聽眾幾乎無法分辨演唱者的真實身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沖擊了寫作與繪畫產業之后,AI終于以一種無法阻擋的姿態來到了音樂行業。部分業內人士對AI歌手的出現表示悲觀,他們認為這可能會引起失業問題。但也有許多人以積極的態度“擁抱”AI歌手。今年三月份,創作歌手陳珊妮發布了自己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在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她表示,在這首歌中,每一個音每一個呼吸,包括所有和聲都是全AI演唱,“演唱者”是她本人訓練的AI模型。
但從法律層面來看,市面上的許多AI歌手可能涉及多項侵權問題。多位法律人士認為,AI歌手使用真人歌手的名字涉嫌侵害歌手的姓名權,而模仿歌手的表演風格則涉嫌侵犯歌手的著作權等。
那么,AI歌手是否會代替真人歌手?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使用,是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還是將人類推向深淵?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早已從科幻故事走向現實,并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從智能家電、醫療輔助到如今的藝術創作,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大,它所發揮的能量也不斷突破人們的預期。如今AI歌手模擬真人歌手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它對于各種音樂風格的駕馭能力也令人驚嘆。
AI歌手的出現無可避免地給相關創業者帶來失業憂慮,但與此同時,它也給音樂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對于聽眾來說,AI歌手不僅滿足了他們想要傾聽某一位歌手演唱某一首歌曲的心愿,還為其帶來了更多的音樂審美體驗。而對于專業制作人和詞曲作者來說,AI歌手也能有效輔助他們的創作——通過AI歌手所生成的歌聲,他們能夠快速、直觀地聆聽自己所生成的作品。這種創作方式可以省下邀請歌手的費用,降低音樂制作的成本。
但在藝術創作中,許多作品往往是因為“不完美”才成為經典。例如,獲得格萊美大獎的范·海倫樂隊的經典之作《EverybodyWants Some》中許多有名的歌詞和段落,都來自主唱在錄音時的即興發揮。真人歌手在演唱過程中突然出現的靈感或者迸發的情感雖然會打破作品原有的規范,而正是這些看起來像是“瑕疵”的不和諧音讓藝術創作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事實上,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吸引無數的人,就是因為它們蘊含著創作者最真實的靈魂,承載著創作者對于自己、對于世界的獨特認知和感受,而這一點是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替代的。因此,盡管AI歌手走紅網絡,但我們仍然需要真人歌手。
“世事如弈棋,變化不容覆。”任何事物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面對新的技術和新的現象,心存畏懼無可厚非,這種畏懼也能讓人們對其審慎以待。然而,人們如若因此便任由自己在悲觀與恐懼中趑趄不前,故步自封,無疑是自甘暴棄。
技術終究是人手中的工具,而并非人的主宰。主動勇敢地去擁抱新技術,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利用技術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但另一方面,全社會也應該密切關注AI歌手所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從制度上切實保障真人歌手的相關權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