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衛士再出發 用愛澆灌山里娃
. 天津北方網訊:暑假接近尾聲,大中小學生們即將迎來新學期。近日,東港邊檢站執勤一隊民警張福江啟程,再次前往其支教的學校——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古誼鎮中學。“這么長時間沒見面,我很想念那里的孩子。我相信,經過一個暑假的休息和調整,孩子們的精神面貌一定會煥然一新,我也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支教事業中。”
(資料圖片)
. 初到三江 迎來挑戰
. 今年年初,年近五旬的張福江積極響應國家移民管理局的號召主動請纓,輾轉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廣西三江,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 張福江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漢子。初到三江,他對于南方山里陰冷潮濕的氣候極不適應。“身上的衣服總是濕漉漉的,怎么也晾不干,飲食也不習慣,總感覺沒胃口。剛去那會兒,兩個月瘦了17斤。”張福江說。
. 寂寞也是張福江面臨的一個挑戰。“剛到三江,沒有朋友,沒有親人,除了上課時能跟孩子們交流,其他時間都是一個人度過。”于是,他把閑暇時間都用來“充電”:在網上找“名師講堂”,學習授課技巧;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怎樣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反復琢磨課本知識,為抽象的內容配上生動的實例和比喻……
. 創新教學 心靈引導
. “當老師對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生活。說實話,第一次登上講臺,我比孩子們還緊張。”張福江說。
. 張福江教授的是學校初一年級的地理課。“亞洲和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分別是多少?”“亞洲跨越了哪幾個溫度帶?”……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同學們更容易記住所學的知識,張福江著實動了一番腦筋。他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常年和各國貨輪、船員打交道,積累了不少風土人情知識,他把這些“存貨”從腦海中提取出來,結合課本知識重新整理、編排。在介紹各大洲時,除了告訴孩子們那里的地質風貌和地理環境,他還會講述相關的人文知識,讓孩子們大開眼界,紛紛驚嘆:“原來地理這么有趣!”每到這時,張福江都會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們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將來走出大山,到更加廣闊的世界為祖國建功立業。
. 耐心教育 幫扶解困
. 山里有很多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跟著祖父母輩生活。老人們對學習關注度不夠,又覺得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因而對他們諸多溺愛,導致一些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張福江常常利用休息時間跟孩子們談心,給他們講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他就利用休息時間幫他們補習,彌補知識漏洞,培養學習興趣。
. 一個周末的下午,張福江跟隨班主任到一名學生家中走訪。這名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對上學產生了抵觸情緒,一門心思只想外出打工。張福江推心置腹地跟他嘮起了自己求學、工作的經歷,一點點打開他的心門,最終說服這名學生重返校園、完成學業。那天,張福江輾轉回到學校時,已是晚上8點多。他猛然想起,當天是女兒的生日,翻看手機才發現,微信里有數十條來自女兒的未讀消息。他趕緊給女兒打電話,懂事的女兒聽完張福江的解釋后,給他發來一個大大的“贊”。
. 除了學習,張福江還經常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有的孩子家離學校遠,或者身上帶的錢不夠,他就自掏腰包幫他們買飯和學習用品等。
. “張老師,您穿警服的樣子真帥!長大后,我也要當警察!”放學后,張福江總是回味著課堂上學生們的話。想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他便干勁十足。“對于山區的孩子而言,支教老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人,更像是一扇窗、一束光,引領他們去了解異彩紛呈的廣博世界。所以,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孩子們邁好每一級成長階梯。”張福江說。(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