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的屋子亮堂起來腰包鼓起來——青年干部四川涼山州駐村工作記
站在金子溝村村委會的院壩上,望著村里還未修通的通組、通戶土石路,劉江濤心情復雜,經歷了兩年充實的幫扶工作之后,如今,這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事兒。
不久之后,35歲的劉江濤就要結束他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李子坪鄉金子溝村的駐村工作,回到原單位四川省纖維檢驗局重拾“老本行”。
(相關資料圖)
這段時間,包括劉江濤在內的6844名幫扶干部陸續結束為期兩年的幫扶工作返回原單位。8月22日,涼山州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總結表揚大會在西昌舉行,為這批幫扶干部送行。
大會宣讀了《關于表揚涼山州鄉村振興“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和“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的決定》,并向幫扶單位、幫扶干部代表贈送錦旗、發放感恩卡、頒發證書。
會議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肯定:廣大幫扶干部為涼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從改善人居環境和精神面貌入手
2021年8月來到金子溝村,劉江濤算是圓了一個夢。
他曾經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的一名基層干部,是有基層工作經驗的,2018年遴選到四川省纖檢局工作后,短期參與過脫貧攻堅工作。但劉江濤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中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2020年11月,四川省政府批準涼山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四川最后一批脫貧摘帽的縣。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在此背景下,2021年8月,6844名幫扶干部人才響應號召、來到涼山,極大緩解了涼山基層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干部人才匱乏的矛盾。
8月是涼山的雨季,通往金子溝村的路上盡是雨后滑落的碎石,彎多、坡陡、路窄,讓初來村子的劉江濤感到緊張。
送劉江濤來到金子溝村的時任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機關黨委書記李晉川,到村子后流下了眼淚。他坦言,金子溝村的條件跟他們之前幫扶的其他村子比起來要差很多。
村委會辦公室的墻壁黑乎乎的,黨員活動室里堆滿了消防設備,文書檔案散落在各處,會議桌上鋪滿了灰塵——村里迎接劉江濤的見面會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召開的。這是坐在成都干凈、整潔辦公室里的他怎么也沒想到的場景。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摸底后,劉江濤意識到,村子想要發展好,需要解決人居環境和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精神狀態的問題。
2022年8月,劉江濤終于等來了機會。當時,涼山州印發《涼山州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和《全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統一攻堅行動。
劉江濤抓住這個機會,與村兩委干部商討,在金子溝村建立起了一套針對所有農戶和村組干部的新風文明建設積分激勵機制。100分為滿分,從8個方面來進行積分制管理,引導農戶進行住所、周邊環境以及公共區域的打掃和清潔。
“對于扣分多的我們不進行懲罰,否則不利于往后開展工作。但是對于積分靠前的村民,我們要進行表彰和實物獎勵。”劉江濤說,“這種方式收效比較好,大家也愿意參與進來。”
隨后,金子溝村一鼓作氣,開展了村委會、幼教點和黨員活動陣地的升級改造。劉江濤扎在一線督辦,特別是項目臨近結束前,他整天在施工一線。所需的釘子、錘子、螺絲不夠用,他和村組干部去買,清潔收尾時也是大家自己動手干。
“只有我們自己以身作則,把衛生搞好,精神面貌拿出來,老百姓和村組干部才會響應我們。”劉江濤說。
怎么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
村里的環境、老百姓的屋子亮堂起來了,怎么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
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劉江濤感受到,村民最大的期待還是富裕。他說,村民對他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村子里的產業規模能不能擴大?我們能不能參與進來?
在開展新的產業幫扶項目之前,劉江濤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脫貧攻堅時期,某市對口幫扶時留下的26匹馬和160只羊,因為沒人愿意承擔產業風險而無人認養。
在新的產業項目下來之前,盤活原有的產業是眼前最好的辦法。
討論會上,村民小組組長王友色決定承包養羊的項目。后來,他發現養羊經濟收益比較高、風險較小,就開始一心一意地養羊。
因為銷路的問題,養馬的風險就要大得多。考慮到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為了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劉江濤就鼓勵村黨支部書記沈長明帶頭養馬。
這個決定后來被證明是對的。劉江濤說,光是養馬項目,去年就為村集體經濟貢獻了1.6萬元的收入。
在經過了十幾次的深入走訪和調研后,駐村幫扶隊還決定把養牛作為金子溝村新的產業發展方向。
金子溝村是一個彝族聚居村落,1284人的村子,95%以上的村民是彝族。每當家族有大事時,他們都要吃牛肉或者將牛送給需要感謝的人,牛是大多數家庭選擇養殖的牲畜之一。
但是金子溝村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地處27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區,地勢落差大于700米。高山區域村民放養的牛在夏天經常因為雨季造成的山體滑坡而摔傷、摔死,在冬天則因為天氣寒冷而凍傷、凍死。
另外,一家一戶的養殖模式也使得牛的數量少、成長慢、出欄時間長,難以為家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與村民、村干部充分溝通后,劉江濤將養牛項目方案上報給四川省市場監管局。2022年7月底,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出資75萬元,在金子溝組高山區域建起了一座可喂養60頭牛的高品質標準化養牛場,配套有值班室、產房、料房、青貯池、化糞池等設施。
今年8月,18頭由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捐贈的西門塔爾牛優質種牛“住”進了這里。種牛生下的牛崽將歸承包者所有,承包者則按照交易價格和產出收益向村集體交納一部分收益。
據介紹,2020年年底,金子溝村播種洋芋1335畝、玉米419畝,黃牛、山羊、綿羊、生豬等牲畜存欄1.3萬頭,金子溝的村民們實打實地感受到了產業帶來的利好。
而在整個涼山州,兩年來各類幫扶力量協調落實14類幫扶措施17935個、幫扶資金20.72億元,實施產業項目972個,為涼山州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解決實際困難中“以心換心”
防止返貧是駐金子溝村幫扶隊兩年來緊盯的重中之重。
“我來的時候還有兩戶人家的人均年收入低于防止返貧的監測水平線,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劉江濤說,這兩戶人家都是因病開支較大。
于是,劉江濤找來農村幫扶政策的書籍和資料,帶著村組干部一起研究如何將村民的實際情況與相應的政策匹配、需要走哪些流程、如何操作等問題。他說,只有我們干部自己心里清楚政策是什么樣的,應該如何去操作,才能切實幫助到有困難的村民。
“每次開會之前我就要求所有村干部一定要把文件拿出來學習,有時候還要抽查他們的學習情況。這種工作方法堅持了兩年,現在就算我不在,村組干部也會自覺學習。”劉江濤說。
在幫扶隊的努力下,兩戶人家的低保申請了下來,還申請到了民政救助和臨時困難救助,合計3.8萬余元。四川省纖檢局還出資在村里設置了保潔員的公益崗位,讓這兩戶人家的家庭成員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
陷入困境的年輕人是幫扶隊的重點關注對象。村民沈牛思年老體衰,沒有勞動能力,一個兒子因意外離世,另一個兒子沈小華2022年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
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個家庭就很難擺脫困境。為此,幫扶隊積極協調,在木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為沈小華申請到一個聘用崗位的工作。其間,通過劉江濤的協調,沈小華還赴新疆參與了四川省纖檢局主持的棉花公證檢驗工作。
據統計,僅2022年,涼山州農村勞動力務工就業134.65萬人,脫貧勞動力轉移輸出29.8萬人,這中間凝聚著幫扶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在幫助村民解決一個個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劉江濤和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一名村民在得知劉江濤家人身體有恙后,殺了一頭乳豬讓劉江濤帶回去給家里人補身體。
在當地,這是很高的禮節。劉江濤推脫不掉,塞給了村民300元錢,就當自己買下了。“這是以心換心。”劉江濤說,這些樸實的老百姓也是自己離任前最割舍不下的。
讓劉江濤欣慰的是,最近修路的事也傳來了好消息,金子溝45公里的通組、通戶水泥路已被納入了當地2024年的規劃當中。
實習生 趙一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