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端改革還須推出更多舉措
(資料圖)
資本市場交易端改革胎動。日前,滬深交易所表示將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包括研究允許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可以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研究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優化交易監管等。個人以為,對于交易端改革,有必要推出更多切實可行的措施。
在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后,證監會在隨后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要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如果說投資端重在吸引長線資金、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市,融資端重在推動注冊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話,那么交易端改革在活躍資本市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如果交易端改革到位,將有助于吸引資金進入市場,反過來對于投資端、融資端改革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A股市場的一大特點即為牛短熊長,牛市往往很短暫,但熊市卻較為漫長。牛短熊長的特性,對市場交投也產生較大的影響。像牛市行情時,隨著場外資金的跑步進場,市場成交量急劇放大,天量之后還會有天量。而在熊市時,低迷的市況下,成交大幅萎縮,市場不時會有地量出現。這種情形也會發生在個股身上。相關個股遭遇市場的炒作時,成交量會大幅放大。而那些表現低迷的個股,縮量則非常明顯,在分時圖上甚至會出現“心電圖”走勢。A股市場的如此狀況,客觀上也要求對交易端進行改革。
此次滬深交易所推出的舉措,是有利于活躍市場交投的。以前無論是買入股票還是基金,申報數量都要求為100股(份)的整數倍,不可能出現101股(份)、120股(份)、180股(份)這樣的數量出現,但今后則可成為可能。該舉措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高價股的投資成本,對提升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交易端的改革顯然不能止步于此。像買入股票、基金等從申報數量入手,對刺激市場交投活躍度上,影響或是有限的。畢竟,對于投資者而言,不買或多買幾十股(份)股票或基金,其實并不重要。能否從市場上獲利,也絕非多買的幾十股(份)股票或基金所能決定的,其投資方法、投資策略才更重要。
個人以為,活躍資本市場,交易端改革除了上述滬深交易所推出的舉措外,還應該從其他方面做文章。比如近期市場熱議的T+0單次回轉交易有必要納入監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單一帳戶單只股票可實行單次回轉交易,既能活躍市場交投,也能給投資者及時糾錯的機會。而且,相對于期指實行T+0交易模式,也能為市場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
交易端改革還可在降費讓利與降低交易成本上下功夫。降費讓利方面,券商與基金公司可下調傭金、管理費與托管費費率等,進一步讓利給投資者。降低交易成本方面,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則是可選項。證券交易印花稅不僅可用來抑制市場過熱的局面,也可用來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也能表明監管部門對于市場的支持態度。
此外,降低兩融門檻也可納入考慮范圍。目前的兩融業務有50萬元的門檻,也將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擋在兩融業務之外。個人建議門檻可降低至20萬元。更多投資者參與到兩融業務中,不僅會為券商增加收益,對于活躍市場也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