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的起源論(人類知識的起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想必現在有很多小伙伴對于人類知識的起源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人類知識的起源方面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
[拼音]:Renlei Zhishi de Qiyuan
[外文]:Essai sur l"origine des connaissances humaines
18世紀法國哲學家┵.B.de孔狄亞克關于認識論的第一部著作。發表于1746年。它是在伏爾泰把J.洛克的哲學介紹給法國公眾之后寫成的,比較系統地表述并發展了洛克的思想。孔狄亞克與D.狄德羅來往甚密,彼此思想交流,相互影響。他們都反對17世紀的形而上學。在這個基礎上,孔狄亞克的這部著作首先從人類知識的起源方面提出自己的論證,向R.笛卡爾、B.斯賓諾莎、G.W.萊布尼茨和N.de馬勒伯朗士的體系挑戰。他宣稱知識起源于經驗,發端于感覺;沒有經驗和感覺就不可能有知識。
書中斷言在認識過程中,人有各種不同的觀念,這種觀念都由感覺而來,感覺乃是外界對象作用于我們感官的結果。書中還承認反省活動,認為反省是比感覺更高一級的思想。感覺是原料,反省予以配合,尋求它們之間的關系;反省越多,觀念隨之增加。這同洛克的觀點相似,但是洛克肯定反省是獨立的觀念源泉,表現出對天賦觀念論和由心靈作為構成原則的唯心主義思想的妥協性。孔狄亞克堅持觀念來自感覺,認為感官轉達給靈魂以知識,靈魂依附于形體;洛克卻認為靈魂是某種非物質的精神,是屬于精神性質的存在物,是能夠思維的實體,通過意志和思想有能力在形體中激起運動。孔狄亞克在認識論方面信守自己的原則,只限于在經驗范圍以內來探討一切認識問題,決不容許跨入形而上學的門檻。他的感覺主義是徹底的,有的哲學史家稱他為絕對的感覺主義者。
書中表述了絕對感覺主義的思想,認為哲學是研究人和宇宙的,是對自然的觀察。人根本不能超越事物的表面,只能看到其中的小部分。哲學以認識周圍的事物與人的關系為限。感覺主義限制了他的眼界,導致他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能力,從而在理性認識階段陷入不可知論。
《人類知識的起源》表述的感覺主義,在認識論史上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它對狄德羅1749年發表抨擊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名著《論盲人書簡》有過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深水規院(301038)盤中異動 股價振幅達8.3% 跌7.03% 報19.81元(08-02)
摘要:2023年08月02日深水規院(301038)股價大幅跳水7 03%,該股報19
IF當月合約剔除分紅后年化基差7.76%,滬深300ETF易方達(510310)連續20個交易日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近56億元
該基金緊密跟蹤滬深300指數,該指數現上漲0 08%,指數成份股中,長城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