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季“村晚”遇上火把節,主會場麗江活動多多
今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常態化開展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村晚”活動,麗江市被確定為全國夏季“村晚”主會場和示范展示點。8月3日,2023年全國“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主會場新聞發布會在麗江舉辦,通過組織開展夏季“村晚”及下半年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帶動麗江城鄉居民雙向互動,推動城鄉文化融合發展。
【資料圖】
5個系列活動為“舍不得的麗江”幸福感加碼
“村晚”遇上“火把節”,2023年全國“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麗江將舉行1個主題、5個系列活動,其中8月12日主會場的“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舍不得的麗江”2023年全國“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七彩火韻 燃情麗江》文藝展演將通過“七彩夏語”“和美火舞”“同心飛歌”“依古燃情”四個篇章的民族歌舞節目來展示云南省各民族熱情與拼搏的精神,唱出鄉村振興致富路,舞出人民生活幸福路。5個系列活動——“七彩云貨市集” “麗江古城文化藝術之旅” “鄉村休閑體驗季” “文旅青年志愿服務” “全市鄉村文化年各項活動”,將向海內外的朋友傳遞麗江人民的熱情好客,為“舍不得的麗江”幸福感加碼。
活動期間,麗江古城將組織開展“文化之旅”系列活動,內容豐富、體驗感強,包括文化院落打卡行、民俗文化活動、麗江古城民謠音樂廣場、東巴文化體驗展示、花雨東林納西火把節等內容,向游客和群眾展現古城文化,提升互動體驗。
同時,在常態化做好暑期文化和旅游青年志愿服務的基礎上,在A級景區景點、重點演藝場所、公共文化場館增設志愿者;在麗江古城20個文化院落設置學雷鋒志愿服務崗的基礎上,在主會場周邊增設8個流動志愿服務點;在主會場內安排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全程保障主會場志愿服務工作,營造熱心暖心的志愿服務氛圍。
麗江鄉村文旅不斷“融圈”“出圈”
近年來,麗江立足文旅資源優勢,跟緊鄉村振興的時代節奏,踩準文化振興的時代鼓點,緊扣農文旅融合的時代旋律,通過整合鄉村公共文化旅游資源,不斷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資料圖
在推動鄉村文化旅游“融圈”方面,推動鄉村文旅事業、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發揮區位輻射優勢、體現地域民族特色,推進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并引導琺瑯銀器制作技藝、納西族銅器制作技藝、東巴造紙、民族服飾制作等項目積極融入市場,涌現了“云天工”琺瑯銀器、“百歲坊”銀器、“清香齋”水酥餅、“三川火腿”等鄉土特色非遺品牌,豐富文旅消費市場的供給,以傳承支撐產業,以產業拉動就業,以就業促進發展,助力鄉村增收致富。
充分利用鄉村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培育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閑、觀光、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積極創建A級景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以農促旅、以旅強農”。在全市遴選一批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鄉風淳樸文明、聯農帶農效果良好,典型示范帶頭作用強的村、鎮,申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重點鎮,申報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及最美鄉村(鄉愁)旅游地。
在推動鄉村文旅業態“出圈”方面,麗江市積極創新業態,拓展體驗經濟。實施“文旅+、+文旅”,建成28個半山酒店、23個國家級旅游民宿。通過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甲子村、玉湖村、均良村等農文旅發展模式被全省推廣。文化體驗、康體養生、戶外拓展研學等產品不斷呈現,雪山音樂節等節慶賽事成功舉辦。
聚焦游客體驗度創新產品,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產品供給。打造麗江康養旅游品牌,扎實推進“天雨流芳·文旅大集”、百名畫家畫麗江等系列活動推陳出新,打造了非遺、文創、文化場館等消費新場景新熱點。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發展旅游觀光、農耕體驗、民宿康養等新產品。開啟“營地+集體+基地+農戶”模式,打造一批小規模、年輕態、有新意的“小輕新”鄉村露營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結合鄉村非遺項目、民居建筑、古樹名木、文化遺址、歷史遺跡等,規劃打造一批兼具紅色教育、民族民間文藝、休閑體驗的鄉村旅游線路,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旅游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孫江葒
一審 曹婕
責任編輯 呂世成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何曉宇
終審 編委 劉超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Research Frontiers(REFR.US):2023年Q2財報實現營收18.504萬美元
ResearchFrontiers(REFR US):2023年Q2財報實現營收18 504萬美元,前值
浙江多地暴雨,福建“人上岸,船撤離”!超強臺風“卡努”一天跳兩級,如今轉向更明顯,但還是讓預報員頭痛
24小時財經資訊平臺,依托新銳財經日報《每日經濟新聞》(NationalBusin
本市形成覆蓋新市民的金融服務體系 88項專屬產品服務“破難題”“暖民心”“強支撐” 為新市民提供保險保障金額259.63億元
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獲悉,本市創新京津冀金融監管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