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戈爾曼:為凱爾特人解說,是每一位波士頓孩童的夢想
邁克-戈爾曼:為凱爾特人解說,是每一位波士頓孩童的夢想
曾經,如果你的主隊在客場對陣凱爾特人,那么你一定經常能聽到,一位老男人帶著略顯刁鉆的聲音,以及嚴重偏向凱爾特人的口播,對現場發生的一切甚至是裁判進行痛罵。
沒錯,這個聲音來自于凱爾特人隊史上最具統治力的內線球員之一,也是凱爾特人40多年來的color commentator(氛圍解說)——海因索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喜愛抽雪茄、喜歡玩派對、愛飲酒作樂,更喜歡帶領球迷向現場的對手發起音量攻擊。他憑一己之力就突破了「解說公正公平」的界限,他不喜歡搞球場數據,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向世人高調闡述著自己凱爾特人球迷的身份。
于此同時,如果你的主隊在客場對陣凱爾特人,那么你也一定經常能聽到,另一位老男人,用柔和的聲音,一字一句的闡述著現場球員的行為。
他戴著眼鏡,文質彬彬,他就是海因索恩的搭檔,邁克-戈爾曼
(注:原名邁克爾-托馬斯-戈爾曼)。
1981年,風格獨樹一幟的海因索恩,第一次與邁克-戈爾曼搭檔出鏡。
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不止是雙方個頭和長相方面的差異,相較于海因索恩時不時蹦出的「This is ridiculous !」,戈爾曼更加溫和,每當海因索恩完成自己的罵街,他總是會立馬接入其中,透露一些不知道從哪里搜集來的球員軼事,與電視現場的球迷們分享,重新拉進球隊與球迷之間的距離。
是的,戈爾曼的到來,讓凱爾特人隊的觀賽樂趣更上一層樓。
他敢在海因索恩的咒怨聲中接話,習慣用數據來評述球員在場上的行為是否是符合常理的,更重要的是,戈爾曼非常喜歡在海因索恩因為比賽大發雷霆后透露后者的囧事,這讓海因索恩一直以來的惡霸形象有了極度夸張的轉變,也幫助球迷更加了解了海因索恩真實的面貌。
比如在2015年海因索恩第二次入選名人堂儀式前,戈爾曼接受采訪時透露了海因索恩對他進行的不公正待遇:
「這個臭男人在我解說首秀之夜前將我的數據表揉作一團并丟掉,還跟我說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的混蛋話」
以及
「強行把自己的名字叫成“MIKE”」
這直接導致海因索恩不得不在儀式上示弱:
「雖然他(戈爾曼)噴了我,但我要謝謝這位老家伙,讓我的解說生涯延長了許久。」
就是這樣,一唱一和,剛柔并濟的解說方式,在當時的體育界逐漸發酵。
各路媒體開始仿效哥倆,招募/搭建自己的電臺播報員,與此同時,在格爾曼的“襯托”下,海因索恩的“惡名”雖然緩和了點,但有了戈爾曼托底,他的發言也變得更加大膽,大膽到ESPN當家播報員邁克-布林,在當時也瘋狂羨慕著海因索恩的解說方式,羨慕他可以在解說時的“為所欲為”,羨慕他有戈爾曼這樣一位優秀的搭檔。
而這對充滿著反差的組合,從1981年那個晚上開始,一直合作到了2020年海因索恩去世的那一刻。39年的合作生涯,他倆成為了整個體育史上最長久的解說組合。
不過,雖然有著種種反差,但戈爾曼與海因索恩也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對于波士頓以及凱爾特人隊的愛意。
戈爾曼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馬薩諸塞州人,從小伴隨著新英格蘭文化的熏陶,長大后還在波士頓學院讀書,哪怕是自己海軍飛行員的五年(1970-1975)生涯,也一直駐扎在新貝德福德(馬薩諸塞州內)搞自己的電臺解說事業,而似乎只有在他出差去普羅維登斯做羅德島大學之聲解說各類院校體育比賽時,才會短暫離波士頓稍遠一些。
20世紀80年代,戈爾曼的解說能力得以體現,他在當時被ESPN挖走,專門負責「BIG MONDAY」每周大東部比賽的解說,與此同時,CBS也向他發起邀請,讓他去為NCAA籃球錦標賽做專職解說,另外,在被人們發現自己隱藏的秘密——他是個網球、手球高手的身份后,1992年,戈爾曼還被邀請去解說了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網球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戈爾曼又成為了手球比賽的解說。)
這時,戈爾曼已經養成了自己瘋狂的鉆研數據的習慣,同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播報模式,得以讓每一位觀者都直呼舒服,他的口頭禪“got it”成為了所有球迷茶余飯后洽談的故事,悠轉在人們心間。各家媒體也都相中了這位知識淵博的解說員,于是在1980年,戈爾曼收到了無數瘋狂的解說報價單,其中,凱爾特人隊現場解說員之職赫然在列。
看到凱爾特人的報價時戈爾曼幾近瘋狂,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所有人也都勸他多多斟酌,但不出意料,戈爾曼還是瞬間就選擇了離家最近的那一條路:
「去成為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現場解說員」
給出的理由也非常簡單:
「為凱爾特人隊解說,是每一位波士頓孩童的夢想。」
這樣清澈的愛意,帶戈爾曼回到了波士頓,坐在了花園邊上的解說席,與海因索恩一起,配合80年代那支冠軍之師,為全世界波士頓的球迷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視聽盛宴,而他幾乎每場比賽都會喊出“got it”,雖然不如海因索恩的“嘴臭”那么來的猛烈,但顯然,這兩個單詞也逐漸融入了所有凱爾特人球迷的基因里。
拉里-伯德“got it”;
凱文-麥克海爾“got it”;
羅伯特-帕里什“got it”
球隊打出60+的勝場,“got it”
球隊3年2奪總冠軍,“got it”
戈爾曼的聲音回蕩在波士頓球館的上空,同時他不斷向海因索恩感慨,感慨自己當初的選擇是「無比的正確」,感慨這支球隊,會像海因索恩時期一樣,繼續在聯盟里綻放著綠色的輝煌。
可不巧,當時的凱爾特人,在86年奪冠后,再也沒能捧起過那座金燦燦的獎杯。
拉里因傷退役,凱爾特人就像巨人泰坦那樣被希臘神祇擊敗跌落,失去了對聯盟的統治;
而拜亞斯、劉易斯的相繼去世,直接讓這支隊伍翻盤的愿望徹底被擊碎。
“如果說不沮喪,那我就是在說慌。”2006年,已經61歲的戈爾曼在賽季揭幕戰前與新加入的麥克斯維爾說道,“我們都知道這支球隊曾是什么樣的,但我希望我們都一樣,依舊對他充滿希望。”
但顯然,這番深情告白并沒有打動命運女神的垂青,2006-2007賽季,凱爾特人打出了自己歷史最差戰績,不僅如此,他們的選秀簽位連前三都沒有,戈爾曼的衷心熱忱,仿佛就要這么飄散在風里了。
直到那一天。
2007年7月31日,加內特被交易到了凱爾特人。
48小時之前,雷-阿倫也掀起過類似的震動,但加內特的到來,讓整座城市變了樣。
KG就像一頂鎂光燈,時刻散發著自己的魅力,那是07-08賽季的揭幕戰,加內特率隊戰勝還是東部列強之一,坐擁阿里納斯、卡隆-巴特勒和賈米森的華盛頓奇才,那場比賽,KG狂砍20+20。
比賽中,戈爾曼自言自語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他(KG)帶我回到了80年代。」
戈爾曼這次的感覺沒錯,凱爾特人那個賽季轟下66勝的傲人戰績,并在季后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捧起了總冠軍獎杯——擊敗湖人捧起了冠軍獎杯。
冠軍戰結束后,加內特和皮爾斯抱著奧布萊恩杯并摟著戈爾曼,跟他說:
“80年代?不、不、這才是屬于你的。”
“對了,如果你不喜歡,我就不會再對著你撒鎂粉了。”
那是球隊時隔22年后第一次捧杯,戈爾曼也時隔22年第三次坐上了環游波士頓的鴨子船和大巴車,海因索恩叼著雪茄一股腦兒沖向前排,與球員站在一起,而戈爾曼最終留在最后那輛大巴上,他把雙手搭在二層的扶手上,微笑著向球迷們打招呼,這一幕被“白曼巴”瞧在眼里,后者執意邀請他前往領頭的鴨子船上一起噴香檳,但被戈爾曼一口回絕:
「那是屬于你們的時刻。」
「我在這里就已經很不錯了。」
然后,他拿起一罐啤酒,微笑著喝了起來,球迷喊著“MIKE MIKE”。
戈爾曼一口飲盡,仿佛將22年默默的陪伴,一口氣喝進了肚子里。
而就像所有童話故事里那樣,愛和收獲永遠是對等的。
戈爾曼默默守護著球隊近40年,球隊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難忘的時刻…
在1987年東部決賽,凱爾特人對陣底特律活塞,拉里-伯德在最后時刻完成了絕殺。
這顯然只是伯德生涯里的無數光輝瞬間里很小的一部分,也必然不是戈爾曼解說生涯里見過的最精彩的時刻。
那么為什么?為什么這場比賽會影響戈爾曼一生?
2020年,戈爾曼對波士頓體育的記者回憶道:
“如果沒有這一球,我說不定在那時就將與妻子徹底分開。”
“她在法國呆了一年,正乘飛機回來。我們的關系時斷時續。"
"我們當時都不確定她的未來如何——是要回匹茲堡?還是留在波士頓附近?”
“我們當時唯一想的,就是看看我們是否能認真發展一段感情。”
戈爾曼繼續說:
“結果拉里-伯德在終場前命中了跳投,我跳了起來,然后迅速逃離了賽后的例行表演,跑進我的車里,奔向機場。正好在她走出大門的時候看到了她。”
“如果伯德沒能投中那個跳投,我們進入了加時賽,我知道我就不會出現在那里。她也會把這一切當成我給她的答案,然后轉身跳上飛機,飛向匹茲堡。”
“也許,我將再也沒見過她。但相反,33年后,我們還在一起。“
“那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是球隊給我的“got it”的時刻。”
2020年11月,戈爾曼的搭檔海因索恩不幸去世,兩人沒能攜手進入球隊的新賽季,合作的時間停留在了第39年,而NBCSB也不得不去尋找戈爾曼的新搭檔,曾和戈爾曼有邀請噴香檳之緣的“白曼巴”斯卡布萊恩成為了最后確認人選。
“上任的第一天我就非常的緊張,我想模仿海因索恩來和他(戈爾曼)聊比賽。”斯卡布萊恩說道,“但他在半場時,摘下了麥克風,和我說‘嘿,你不用去做到這一切,用你的眼睛去看’,這真的幫助了我。我本來是在想著"天吶,我要如何配合他的節奏"但從那一刻開始起。我就做回了自己。”
這就是戈爾曼最本身的樣子,從1981賽季做評論員至今,戈爾曼最擅長的就是幫助別人綻放自己,在他的幫助下,斯卡布萊恩在解說席上做回了自己,他稱贊著飛奔的球員,諷刺著誤吹的裁判,而他依舊適時地接話,用數據和簡單的解讀,告訴所有人球場上正在發生什么——就像他曾和海因索恩組成的“最不搭調”卻又最長久的組合一樣。
2022年總決賽,凱爾特人不敵勇士,主場看著對手捧起了獎杯,但戈爾曼毫不吝嗇自己對斯卡布萊恩最后時刻依然在批評裁判對德雷蒙德-格林的漏吹行為的稱贊。
戈爾曼說:“如果不是因為你喜歡說"come on",你就真的和海因索恩一樣了。”
2023年,這是戈爾曼在任的第42年,即使他的聲音依舊溫柔,他的笑容依舊和藹,但時間依然為他披上了雪白的頭發,加深了額頭上的皺紋,也沒忘記摧毀他的身體機能。
2023賽季,戈爾曼頭一次經常缺席現場解說,除了年紀大了之外,最重要的理由是他的眼睛,出現了間接性的失明癥狀。
根據戈爾曼的描述,他在家中摸到了臥室的電燈開關,卻發現依然有黑暗短暫的籠罩了自己的眼睛。隨后,戈爾曼就開始了漫長的治療恢復過程,與此同時,他的家人也開始對他進行勸告:「聽我說Mike,也許是時候了。」
是吧?也許是時候了。在2023年季后賽首輪對陣老鷹的系列賽中,戈爾曼獨自向NBCSB的領導告知了自己將在24賽季結束后退休的決定,同時,他和高層也決定,將這份消息一直到戈爾曼參加賽季結束后的電臺節目,都完美地隱藏了起來。
“他不想打擾到球隊和球迷。”NBC媒體部經理哥譚表示,“他的低調,他在最完美的時機進行點評,他微妙的幽默和標志性的"got it",早已經在凱爾特人籃球中根深蒂固。”
“我想說,對于我們凱爾特人隊的所有人來說,有機會與邁克一起工作,這絕對是莫大的榮譽。”
回望已經過去的42年,戈爾曼的聲音和微笑陪伴著所有的凱爾特人隊的球員和球迷。
他不會使用花哨的詞匯,但不論你何時聽到他的聲音,你都會瞬間了解他那驚人的投入和專業度。
今年11月,戈爾曼將滿78歲,他也將開啟自己解說生涯的最后一季——不為了錢或榮耀,只因為他熱愛比賽,熱愛凱爾特人隊。
斯卡布萊恩透露給NBCSB媒體寫手米莉森:
「戈爾曼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凱爾特人再贏一場,再贏一場,一直贏到最后。」
而戈爾曼在宣布自己退役消息的電臺上說,自己不希望球迷和球隊為他大張旗鼓的舉辦儀式,他只想像以前那樣,希望球隊拿到冠軍,只想像2008年那樣,站在大巴尾端,默默享受著屬于自己愛意盛開的時刻。
但是,尊敬的戈爾曼先生,請大膽感受來自球隊和球迷的愛意吧,盡情享受您的最后一舞,讓全世界凱爾特人球迷再次在您的聲音中暢游,讓所有熱愛籃球的人們了解您的故事并向您表達最高的敬意——而這份祝福和榮譽,絕對也是屬于您的「Got it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