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審計報告揭示:消費券發放對刺激消費不起作用,且易被濫用
(相關資料圖)
據近期審計結果顯示,中國多省市發放的消費券不僅存在濫用問題,而且并未能有效刺激消費增長。在中國采取措施提振國內消費市場時,這些發現削弱了發放現金補貼的立場。
廣東省的審計部門發現,消費券使用的門檻過高,折扣幅度小,且推廣力度不足。而根據山東省上周發布的審計報告,消費券的分發管理混亂,數據丟失情況嚴重。“一些縣份安排了1萬元的預算,但實際支出只有935元,只有三個商家受益。”山東政府這樣指出,揭示了消費券的有限影響。
海南省審計報告于7月20日顯示,超過73%的價值800萬元的消費券尚未核銷,并且有四個城市未能分發價值2812萬元的消費券。而浙江省兩個城市通過濫用消費券從財政補貼中獲利1921萬元。
盡管上述地方政府發放的消費券總量與中國100萬億規模的經濟相比微不足道,但這些問題仍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刺激政策應直接針對居民的就業預期以及他們的收入。然而,中國在這個方面能做的有限。澳銀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指出,“在房地產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宏觀刺激。”
無論消費券來源于中央還是地方政策,其預期效果都會受到收入預期未變的影響,導致消費者更加節省。換句話說,想要實現消費的大幅提升,需要更果斷的行動,例如提供更大的消費者補貼或面向家庭的財政轉移。
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將持續關注。歡迎關注“邊際宏觀財經”,讓您每時每刻與全球最新消息保持同步。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今日導讀:“五個女博士”廣告制作公司被罰沒47萬余元;市監局回應網友吐槽啤酒節啤酒;餐廳回應顧客稱牛蛙吃出破損電池(2023年8月1日)
2023年8月1日熱點信息:“五個女博士”廣告制作公司被罰沒47萬余元;市
年中數據觀察:我國貨運量持續增長 出行量加快恢復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制圖:沈亦伶完成營業性貨運量259 3億噸,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