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進颶風的勇士——颶風獵人
當一般的飛行員駕駛飛機遇到颶風時,會慌亂地調頭飛走,但颶風獵人會直接沖入颶風——地球上最兇險的自然現象之一。一切為了科學。
(相關資料圖)
颶風獵人小檔案
颶風獵人特指美國氣象偵察第53中隊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縮寫NOAA)的飛機機組空勤人員。美國氣象偵察第53中隊是全球唯一一支現役氣象偵察航空兵;NOAA的機組人員除了士兵,還有氣象科學家。他們專門執行空中氣象任務,除追蹤颶風之外,還會執行大氣采樣、人工降雨、驅霧等任務。
為什么只有美國有專門的空軍氣象隊?美國許多地區,尤其是東南部,在每年北大西洋的颶風季(5月或6月到11月底),都要面對颶風的侵襲;再加上美國富有、技術發達,所以有能力成立專門的空軍氣象隊。
飛機在颶風面前就像一只蚊子
再過36個小時,一個12000多米高的巨型狂暴野獸即將在美國東部登陸,它會用巨大的觸角一邊集聚力量,一邊掃蕩大地;它會掀起巨浪,刮起狂風,蹂躪整座城市,這只野獸就是颶風。人們紛紛搶購食物,躲進家中,封好門窗,祈禱這次颶風順利過境。然而,對于颶風獵人而言,此時正是他們獲取颶風數據的最佳時機。他們并不是躲在安全的建筑物里研究衛星航拍圖,而是要駕駛或乘坐專門的氣象飛機飛入巨獸的心臟——颶風眼之中。飛機大約36米長,但它對于颶風而言,就像一只蚊子。
飛機此時已經升到海面以上3000多米的高空,透過駕駛艙的窗戶,機長可以看到他們的飛行目標,這是他第249次颶風穿越行動。巨獸這時還在形成過程中,顯露出紅色和黃色的螺旋風暴外環,颶風的強度在一步步升級。
飛機內外攜帶了50個氣象儀器,會自動搜集風速、氣壓、溫度、濕度等各種信息。飛機飛得越低,獲得的數據越精確;然而,飛機飛得越低,風險越大,因此,飛行員需要在精確數據和飛行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時,機長將飛機降到了450多米的高度。機身開始陷入颶風濃厚的外圍云層中,只見窗外的天色逐漸變暗。接著,狂風以150千米/時的速度與飛機沖撞,雨點猛烈地擊打著窗戶。
在狂風暴雨中進入颶風眼
“離風眼墻還有3分鐘”。這是機長通過無線電發出的信息。這意味著,飛機此時正在風眼外圍,而這個區域的湍流如翻江倒海般,極度波動,風速可達300千米/時。狂風有一小段時間減弱了,但猛地又加速到了600千米/時。機長必須將飛機的引擎加到最大馬力才能使飛機在空中繼續飛行。
颶風瘋狂地搖晃著飛機,飛行員們雖然身上系了安全帶,但頭被甩得前翻后仰。櫥柜門被搖開,東西都被甩到機艙里;一個救生筏也被搖脫了,撞到天花板上。機艙內一片混亂。在機艙外,飛機完全被烏云包圍,雨水從窗戶上涌流而過,就像進入了自動洗車場一樣。飛機的四個引擎中,一個引擎已經開始冒煙,另一個引擎開始有部件脫落,只有兩個引擎還在工作。“我們要在颶風把我們摧毀之前沖破風眼墻,不然我們執行的將是第6次有去無回的任務。”機長說。
然而,緊接著,突然一切都安靜了,云層明亮起來,幾乎晃瞎飛行員的眼睛;天空藍得出奇;飛機不再搖晃。這意味著,飛機已經進入了風眼。接下來,飛行員要駕駛飛機向上爬升,找到風眼墻最薄弱的地方進行突破,再次穿越狂亂的風暴。
穿越颶風,安全最重要
颶風獵人的風暴追蹤任務從1943年開始執行至今,已經損失了5架飛機。其中,1974年,美國空軍第54氣象偵察中隊在駕駛飛機穿越中國海的臺風貝絲時失聯,6名機組人員全部失蹤。
因此,安全始終是颶風獵人的第一考慮因素。目前,颶風獵人已經完成了10萬個小時的無事故飛行時長,考慮到進入如此兇險的境地,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最大的危險來自哪?
其實,在這種天氣狀況中飛行,飛機面臨的最大的危險并非強風,在高海拔地區,氣流速度甚至可以達到近500千米/時,相比之下,颶風的風速似乎也沒有顯得太可怕,真正危險的是風向的突然變化,即“風切”。如果風向頻繁變化,飛機會陷入空氣旋渦,以致墜機。因此,飛機可以穿越颶風,卻不能穿越龍卷風,因為龍卷風直徑較小,飛機突破風眼墻時,會經歷頻繁的風向變化。
面對死神的理由
幾個小時之后,颶風獵人們平安回到了基地。而這個颶風登陸后已經奪去了61條人命,造成了巨額的經濟損失。飛越颶風如此危險,為什么需要人們親自飛入颶風采集數據呢?
預測颶風的強度和路徑極其重要,可以合理地安排撤離和救援,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僅僅依靠衛星無法收集到颶風在壓力、溫度和速度方面的準確信息,只有進入風眼,才能獲得更準確、更全面的數據。颶風獵人提供的數據使颶風的預測準確率上升了30%。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卓越商企服務(6989.HK)上半年收入18.4億元,其中基礎物業服務收入15.7億元,同比增加15.3%
格隆匯8月29日丨卓越商企服務(06989 HK)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