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面板巨頭們的財報有點好看
隨著一次長達四年的半導體面板行業大周期,終于在今年年初走到了尾聲,以半導體顯示為主營業務之一的TCL科技,其業績和凈利潤也終于迎來紅利拐點。
(資料圖)
8月30日,在TCL科技剛剛發布的2023半年報中,可以看到除了面板、智屏等傳統支柱型產業整體表現穩健之外,其財務想象力也在周期逆轉后,開始被重新打開。
據財報顯示:TCL科技上半年經營不斷改善,實現營業收入 851.5 億元,同比增長 0.7%。凈利潤達到23.9億元,同比增長 24.1%,并實現歸母凈利潤 3.4 億元。
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受益于面板價格持續攀升,公司整體盈利大幅改善。公司LCD產能穩居全球前二,半導體顯示業務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34.9%,凈利潤也環比一季度減虧 21.5 億。
而格外值得關注的是,經過不斷地探索、變革、轉型,TCL科技已經從曾經的半導體面板巨頭,發展為以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為核心的產業布局,并在泛半導體領域實現“0-1-N”跨越式發展的硬核科技公司。
其不斷被放大的邊際效應,以及經營壁壘的構建,越來越多地是在依靠技術創新構筑。
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TCL科技研發投入54.7億元,同比增長 4.1%。在半導體顯示業務里,在超高清、高刷新以及超大尺寸、柔性顯示等領域形成了技術領先優勢。
在代表了TCL科技核心支柱產業的面板、智屏領域,依托于TCL華星(TCL科技旗下半導體顯示實體)這家全球半導體顯示龍頭,TCL 華星不僅過去一年用大尺寸高端產品鞏固了電視面板的龍頭地位,在全尺寸面板層面也繼續保持了領跑優勢,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內顯示領域自主建線先鋒。
在技術和生態層面,TCL科技更已在基礎材料、顯示材料等核心技術生態層面展開了前沿布局。公司旗下廣東聚華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已是我國顯示領域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
此外,在以TCL華星旗下的大尺寸面板優勢明顯,從而帶來估值修復之外,隨著新能源汽車、電競等中尺寸面板市場空間的打開,TCL科技的全尺寸經營布局,正在給企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而在新能源光伏等新興業務上,由TCL科技持股的TCL中環不僅繼續發揮著“安全墊”作用,更是在雙碳背景下展現出了極大的增長潛力,目前已成長為TCL科技的第二條明確增長曲線,并在大尺寸、薄片化、細線化、疊瓦等技術工藝領域持續引領著行業迭代。
接下來,隨著顯示行業加速重構,舊有產能繼續出清,TCL科技的價值勢必將進一步得到關注與重估。
財報中,TCL科技也表示出對未來的堅定決心:公司將繼續落實“經營提質增效,鍛長板補短板,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全球布局”的經營策略,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邁向全球領先。
面板周期重回上行
在國內的高科技行業,一直有著“面板周期”的說法。作為一個頗為特殊的賽道,“半導體顯示”由于產線投資成本巨大、產能釋放集中,一輪產能擴張往往會帶來一輪價格下行——而隨著產能出清和技術革新,行業利潤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升。
因此每隔三到四年,面板行業便會經歷一次周期輪回,行業玩家的利潤水平也隨之波動。
受上述因素影響,面板行業既是一個比拼技術的行業,更是一個比拼“耐力”的行業。
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周期輪換中,不少曾經的巨頭黯然退場。最終,只有能在行業下行期保持技術領先,堅持產能規模投入,不被擠下牌桌的玩家,才有機會在下一個周期來臨時收獲利潤。
2019年,面板行業的又一個大周期開啟,液晶面板價格走出了長達兩年的上行期,并于2021年下半年到達頂峰。
此后隨著面板產能不斷提升,尤其是LCD產能的集中釋放,液晶面板價格開始下跌。2022年,隨著顯示產品價格跌至歷史低位,據群智咨詢預計,當年面板行業產值下滑了約27%。
但TCL科技作為最頭部的玩家之一,每當面臨行業下行期,其實也是在給予這名長跑者占領市場的機會。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雖然面板價格出現波動,但以TCL華星為代表的中國廠商市占率仍在穩步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大陸廠商TV面板行業市場份額已高達70%。其中TCL華星穩居全球第二,并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持續保持了行業領先。
▲(圖源/視覺中國)
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CL華星營收中近60%來自大尺寸業務,公司 55 吋(英寸簡寫,常用于面板尺寸)及以上尺寸產品面積占比提升至 78%,55 吋和 75 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一,65 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無影屏和 120HZ 等高端電視面板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在交互白板、數字標牌、拼接屏等商用市場,TCL華星的市場份額也位居全球前列。
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顯示終端的需求開始回暖,主流面板的價格逐步提升,TCL科技的業績也迎來了抬頭之日。而TCL華星最具優勢的大尺寸電視平板,正是這一輪價格上行的主力。
據集邦咨詢調研數據顯示,截至8月下旬,32/43/55/65吋電視面板均價分別為38/66/125/168 美元/片,距年初至今漲幅達到26.7%/26.9%/50.6%/52.7%,大尺寸面板漲幅更大。
8月29日, TCL智能終端業務又正式發布了115吋X11G Max領曜QD-Mini LED電視,這是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QD-Mini LED電視,并是全球第一臺20000+級分區QD-Mini LED電視。
該電視面板基于TCL華星超大屏幕生產線G11代線以及超大面板設計工藝打造,第一次將行業內Mini LED電視的尺寸從98吋提升至115吋。
此外,下游電視終端的回暖,也同步帶動了TCL半導體顯示業務的營收和利潤不斷改善。
據奧維睿沃信息顯示:今年6月份,全球電視平板出貨量首次實現同環比雙增。另據集邦咨詢預估,二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將季增7.5%,年增2%;第三季作為旺季備貨高峰,預估電視出貨量將繼續實現季增13.5%。
華西證券指出,隨著面板行業將進入第四輪大周期,有望迎來市場表現較大地上漲。下游不斷的利好消息,也將刺激市場給出積極反饋。今年下半年,TCL與面板友商們,可能將真正迎來業績的兌現。
據TCL科技財報顯示,截止第二季度,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已恢復單月整體盈利,下半年隨著面板價格繼續上漲,TCL半導體顯示業務的盈利能力還將持續優化。
第二曲線業務陡峭增長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間,對TCL科技來說,大周期波動已不陌生。在行業大周期下行時押注產能規模和市占率,待到周期上行借此收獲業績果實,已經成為TCL科技業務發展壯大的重要經驗。
在最近的幾次周期性大輪回中,雖然TCL華星的業績曾面臨波動,但其市場地位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穩固。
不過,當下的面板周期與過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隨著電視行業的增長紅利消退,如今面板巨頭都在尋求產能的多樣化,不斷優化產品組合實現進一步的競爭力。在此過程中,TCL華星一面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持續提升高端化產品比重,不斷完善中尺寸產品布局;也在進一步改善小尺寸經營效率,朝著全尺寸顯示龍頭的道路上不斷邁進。
例如在中尺寸方面,此前一度并非TCL華星所擅長。但如今基于產能不斷優化,在中尺寸產品應用方面,TCL華星業務收入占比快速提升,達到21%。并已經站穩了電競顯示器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實現了LTPS 筆電出貨量全球第二,LTPS 平板出貨量全球第一。
▲(全球首款高屏占比超輕薄柔性OLED中尺寸屏)
而為了進一步擴充中尺寸產能,TCL華星定位中尺寸的t9產線已經成功點亮,6 代 LTPS 產線擴產項目也正在加速推進,投產后 LTPS 整體產能規模及綜合競爭力將實現全球第一,公司中尺寸業務戰略將進一步突破。
在小尺寸方面,雖然手機行業目前依舊疲軟,但TCL華星憑借在柔性屏方面的差異化技術,也在持續獲取折疊屏手機的增量市場,并拓展了VR/AR等全新的小尺寸市場增量。其中,柔性 OLED 折疊、屏下攝像、LTPO、窄邊框等新技術的順利開發,讓TCL華星的產品更加多樣化,匹配了更多用戶需求。
此外,TCL華星如今還在加速布局下一代Mini LED、Micro LED、柔性OLED、印刷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發力高端顯示應用領域。作為全球首家實現Mini LED TV量產的顯示企業,TCL華星很早便投入到Mini LED技術的研發,具備入局早、量產快的先發優勢。
因此,雖然在商業浪潮中,行業的下行周期從來難以避免,而TCL科技每次都能將其轉化為積蓄力量,蓄勢待發的機會。
如今,當行業重新迎來拐點,憑借著技術和產品的搶先布局,TCL科技的半導體顯示業務不僅快速扭虧為盈,集團業績的想象力也被順勢打開。
在半導體顯示之外,TCL科技2020年收購中環集團,布局新能源光伏賽道,不僅讓企業能夠更平穩度過面板周期,同時也是在雙碳背景下的一次重大押注。
得益于新能源光伏產業的高速增長,加之TCL中環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的領先,該賽道正在成為TCL科技顯著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8月28日晚間,TCL中環發布了半年報,其業績數據延續了高增長態勢。2023年上半年,TCL中環實現營業收入348.98億元,同比增長10.09%;歸母凈利潤45.36億元,同比增長55.50%。在產品方面,TCL中環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總產能165GW,繼續保持了晶體晶片總產能和硅片外銷全行業雙第一的市場地位。
▲(圖源/視覺中國)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TCL中環還是目前全球市占率最高的“N型硅片”供應商。整體出貨量超52GW,同比增長55%,全球市占率接近24%。
當下,光伏行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行業處于新舊技術轉型的過渡期。2022年,被稱為“N型技術商業化的元年”,N型電池轉化效率高、低衰減、高雙面率、成本更優等優勢已獲得行業共識。
據中國光伏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P型單晶硅片與N型單晶硅片合計市場占比約97.5%,其中P型單晶硅片市占率為87.5%,N型單晶硅片市占率上升至10%,預計2023年全年N型單晶硅片的市占率將提升至30%,2025年或將超過50%。
而據TCL中環高層人士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10年前便開始了N型硅片的研發工作。
特別是依托于工業4.0生產體系支撐,TCL中環開發了“Deep Blue”+AI學習模型,實現了產品生命周期價值鏈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晶體環節勞動生產率同比提升78%、晶片環節勞動生產率同比提升48%,部分環節已實現了黑燈工廠。
凡此種種,TCL中環已在N型硅片領域獲得顯著的先發優勢,定價權正在鞏固,接下來其帶給TCL科技的勢能也必將加快爆發。
押注新機遇
過去十幾年,幾乎每一次面板行業的大周期來臨,都會同時伴隨著新技術的誕生與普及。
例如在2006年到2011年的面板上升周期里,液晶電視同時完成了普及。2012至2015年的上升周期,則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終端的增長。2016至2019年上升周期,主要由于三星、LG等廠商收縮了LCD產能。而2020年至2022年的上升周期,則更多源于居家辦公、網課和娛樂等宅經濟需求的爆發。
下一個增長的機會在哪里?對此,TCL科技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例如車載市場,就被TCL科技視為下一個可能爆發的增量市場。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車載業務也將會成為TCL華星在中尺寸領域重要的一個增長點,TCL華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成為行業領導者之一,看能不能有機會挑戰 20%的市場份額。”上個月接受媒體采訪時,TCL華星CEO趙軍表示。
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正在帶來全新的智能化需求,車載屏幕需求也因此迎來井噴。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搭載10吋及以上顯示屏的廣義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119.7萬輛,占比達90%;其中12-15.9吋顯示屏占比最高,合計占比為74.1%。
在電氣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大屏交互如今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據媒體統計,目前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10品牌中(市場占有率達70.6%),只有主打低價的五菱汽車,以及比亞迪和奇瑞部分入門款車型采用了無屏方案,如今大部分十萬元級別的汽車,都在加速普及大屏。
車載大屏的普及,也直接推動了相關顯示屏的需求大幅增長。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報告顯示,預期2023年車用面板出貨數量將突破2億片,達2.05億片的水平,年增長率達5.1%。
▲(TCL華星研發的12.3"+35.6"Pillar-to-Pillar車載聯屏)
在車載市場,TCL華星的動作也非常快,TCL華星CEO趙軍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TCL華星車載主流產品預計將于今年Q4上市,在高端產品方面,TCL華星正在進行OLED車載產品的開發,Mini LED將會是車載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
據了解,目前TCL華星已與中國區排名前五的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廠商均有深入合作。其車用產品已應用于比亞迪、吉利、上汽等國產汽車品牌,同時,華星也在積極開拓國外客戶,如為奔馳新能源汽車定制車載顯示屏。
今年5月,在德賽西威“多元共生 筑夢共贏”2023年合作伙伴大會上,TCL華星榮獲德賽西威“最佳合作伙伴”獎,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德賽西威以26.3%的出貨占比成為TCL華星車載面板出貨總量的最大客戶。
去年十月,梅賽德斯-奔馳的新車Vision EQXX,搭載了TCL華星合作研發的全球第一款橫貫整個A柱曲面車載顯示屏,這款屏幕帶有車載行業最高的8K分辨率,并采用了TCL華星當時最先進的Mini LED技術。
在另一大加速爆發的電競產業里,TCL科技也通過上一個大周期的提前布局和全新技術的運用,逐步占下先機,并成為全球電競屏市場的引領者。
在上個月的ChinaJoy大會上,TCL華星帶領多款產品和技術亮相,與三星一起推出了57吋、240Hz刷新率、R1000曲率的8K高端電競顯示器新品,并與聯想合作推出了“拯救者”電競顯示器新品。
7月28日,趙軍在接受采訪時提到,TCL華星2019年便已開始涉足中尺寸電競屏的領域。目前,華星除了HVA技術進一步升級,也跟商業上的合作伙伴,包括三星、 聯想、Acer、ASUS等,推出了C端產品。
而在電競顯示器領域,TCL華星自研的HVA技術已經能夠實現5000:1的高對比度,R1000甚至R800級高曲率、360Hz+高刷新率、以及1ms的超快響應時間,真實還原游戲場景。
趙軍稱,從2021年開始,TCL華星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全球電競顯示屏市場第一的地位。今年上半年,華星電競屏已出貨約500萬臺,占據全球電競顯示市場份額35%以上。
作者 | 曾廣
編輯 | 李原
運營 | 劉珊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卓越商企服務(6989.HK)上半年收入18.4億元,其中基礎物業服務收入15.7億元,同比增加15.3%
格隆匯8月29日丨卓越商企服務(06989 HK)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