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舞臺助力稀有劇種傳承 直播打賞為四平調劇團注入新活力
【資料圖】
晚上7點半,@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 抖音直播間里,一場云端大戲正在上演。兩小時的直播中,演員們輪番登場,將《小包公》這出經典曲目精彩呈現。200、400、2000、8000,在線人數逐步攀升,觀眾來自河南、山東、湖北、新疆……借助直播,四平調這一非遺戲曲的魅力被更多人看到;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原商丘市四平調劇團)這個幾經起伏的天下第一團,也在網友們的直播打賞中找到了新的生機。
四平調是流行于豫魯蘇皖一帶的稀有劇種,至今有近百年傳承,因曲調四平八穩、四句一平而得名。如今,這個稀有劇種,在全國僅剩下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一個國辦院團。劇團曾有過風頭無兩的時候,一到演出,老鄉們爭著到后臺送香油、送雞蛋。但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劇團經營困難,連著十多年無戲可演,無奈把劇團場地改成賓館,不愿離開的演員做起了服務員。
2006年,“商丘四平調”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劇團開始受到國家為搶救傳統劇團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到2010年之后,劇團的年演出量穩定在200場左右。但作為稀有劇種,四平調的影響力仍限制于商丘及周邊地域。為了利用好互聯網這一渠道更廣的傳播這門藝術,同時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和更好的傳承,2022年3月,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開始在抖音直播。
一開始,劇團先小范圍“試了試水”。素顏清唱加上聊天對話,幾位年輕演員選擇了最日常的方式和觀眾互動。沒想到小眾戲曲得到的反響卻出乎意料地好,在線人數很快穩定到兩百多人。劇團看到了希望,全團老少齊上陣。
不同于一些戲曲演員在直播間個人或兩三人表演一個選段,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是將整臺大戲搬進直播間。從去年3月開始,劇團陸續在抖音直播間上演了《小包公》、《郎才女貌》、《呂蒙正》、《陳三兩爬堂》、《梅香》、《啞女告狀》、《回龍傳》等整本大戲。
對于習慣在戲臺上演出的劇團演員來說,在直播間里表演是一種全新的考驗。每當演員表演到動情時,就容易一不小心走出鏡頭。在觀眾眼里,就會出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尷尬場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演員每次直播前都會在舞臺正下方支起一塊屏幕,實時查看直播間里的觀眾反饋和自身表現,找問題,補不足。
不僅如此,舞美、燈光、布景這些傳統戲曲要素都需要和全新的演出方式磨合。每次直播前,劇團都會像以前演貼戲報那樣,鄭重地在抖音上貼出預告。直播結束后,演員們則會自覺留下,對當晚的直播效果做一次全方位“體檢”——燈光到位沒有?布景好不好看?音效清不清晰?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時間,直播間的在線人數從兩百多人漲到了兩三千人,效果最好的一晚,在線人數攀升到八千人。評論區里則不乏知音。粉絲們懷念故去的拜金榮,稱她是“宗師級”“一個人撐起一個劇種”“三十年前來我們這邊演出那真是萬人空巷”。還有人留言囑咐新一代小包公,“希望四平調不要失傳”。
隨著關注四平調的網友們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在直播中用點贊和打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劇團用這些收入來升級直播設備,改善直播條件,同時也會進行抽獎,給粉絲們回饋。這些年來,劇團發掘整理了很多四平調的唱本等相關資料,并出版了書籍。他們將這些書籍作為禮物回饋給戲迷,如今已經寄出上百本到全國各地的戲迷手中,以此來傳播四平調戲曲文化。
四平調終于“走”出了商丘,唱到了更遠的地方。前不久,劇團在直播間堅守戲曲傳承的故事沖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還引發了《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點贊報道。而更讓劇團里的演員們感到興奮的是,他們發現聚集在直播間的粉絲中,有相當一部分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以前的戲迷逐漸老去,對于稀有劇種來說,通過線上平臺找到新一代的知音,稀有劇種的傳承就有了源頭活水。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漲停復盤:Mate 60帶動A股炒作熱潮,華為產業鏈、國產芯片、衛星通信全線走強!重要座談會將開,數據要素午后爆發
8月30日周三,A股共36股漲停(不含ST股),17股封板未遂,連板股總數9
NatureBB子刊:年輕人為什么離不開智能手表了?電子科技的革命,探討智能手表對游戲及生活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手表作為一種新興的智能設備,已經逐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