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論壇暨成果展示交流會召開
8月30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中科浩博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貴州理工學院協辦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論壇暨成果展示交流會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舉辦,來自中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位嘉賓齊聚一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創新賦能,共育英才”主題交流觀點、分享經驗、展示成果、探討合作,共話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為深化中國-東盟關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資料圖片)
“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賈鵬在開幕致辭中說,國際組織是開展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同東盟國家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教育合作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中方愿同相關國家加強政策溝通,支持學生雙向流動,拓展課程項目合作,推進合作辦學,構建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新模式,促進各國協同發展和共育英才。
會議現場
泰國駐華大使館教育科技公使銜參贊陳善意(PasuphaCHINVARASOPAK)在開幕致辭中說,泰中友誼源遠流長,而教育合作是連接泰中兩國人民心靈的橋梁。在泰中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泰中教育合作成果豐碩。泰國政府及高校非常重視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泰國駐華大使館將為泰中高校的國際合作、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海外實習對接提供全方位支持。
“人文交流是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是夯實國家關系社會民意基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基礎。”貴州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黃健在開幕致辭時說,我們要把握機遇,全力做好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共同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扎實專業基礎、寬廣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全球勝任力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會議現場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在開幕致辭時說,加快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現代化建設以及中國的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的改革發展,都是在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來推進的。這就要求教育要加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全球眼光、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全球勝任力、未來能夠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高素質人才。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留學基金委秘書處秘書長生建學先生、喬治·華盛頓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詹姆斯·威廉姆斯(JamesH.Williams)先生、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一級巡視員、中國工程教育與專業認證協會副理事長王慶林先生、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楊曉春先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區域合作司前副司長王之佳先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先生分別以《聚焦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扎實做好全球治理人才培養工作》《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全球人才》《工程教育國際化與中國和東盟的作用》《加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教育——為中國—東盟合作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培養建設者》《論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時代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為題,圍繞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形勢與政策、理論與實踐作了專題報告。
會議現場
在圓桌對話環節,聯合國大學澳門研究所運營經理呂煥天、亞太科技大學校長何振光等8位嘉賓參加,分別圍繞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核心素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等主題進行了分享交流,探討了當今形勢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應當具備怎樣的素養、教育為此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優化、人才培養如何提質增效等問題。
在經驗交流環節,納拉斯印度教大學馬拉維亞和平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教席普利楊卡爾·烏帕德亞(PriyankarUpadhyaya),江蘇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學院常務副院長崔勇等5位嘉賓,結合本國本單位工作實際,分享了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的思路、經驗和做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香琳
編輯 張凌
二審 石云華
三審 岳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