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發揮科研資金杠桿作用 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資料圖】
近年來,通化市認真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立足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需求,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有針對性地研究謀劃、儲備和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8年至2022年,通化市共組織實施了3個年度科技發展計劃,共立項44項,總投科技經費800萬元。支持計劃主要包括科技攻關計劃、成果轉化計劃及后補助計劃。支持范圍涵蓋了新冠疫情防控、工業新材料、裝備制造和現代農業、社會發展等領域,以及科技創新及服務平臺建設。
2019年成立的通化鑫鴻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通化市新材料產業中的一支“新軍”。企業承擔的“新型干法條狀高效環保脫硫劑及脫硫工藝”和“新型干法條狀高效環保脫硝劑及脫硝工藝”項目,分別成為通化市2020年、2021年度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獲得支持經費50萬元和20萬元。近年來,通過企業自主創新,已經申請獲得了8項專利技術和5項軟件著作權。對企業產品的質量、產品與服務性價比、市場占有率等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通化石油化工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是通化市石油裝備制造業中的一名“老兵”。企業承擔的“吉林省石油機械公共產業技術平臺建設”項目,是通化市2018年度科技平臺項目,獲得支持經費50萬元。平臺建設主要包括組建“石油機械裝備”“其他能源裝備”“油田其他專用設備及石油配件”三個研究室,著力打造集產品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對外合作交流于一體,立足通化輻射全國的綜合性技術創新平臺。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運行,為我省石油機械制造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抓科技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近年來,通化市通過一批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組織實施,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突出和強化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帶動了企業科技投入力度,有力推動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通化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記者:張寧(通化廣播電視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