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絕版!義烏八旬夫妻捐贈…
義亭鎮后張村的樂讀書屋里
【資料圖】
有著2600多冊書籍
這些書籍大多由
村民或社會愛心人士捐贈
在參與捐贈的人群中
年齡最大的是
一對年過八旬的夫妻
張經華和林秀惠
他們倆給書屋
捐贈了986冊藏書
書屋內,老人林秀惠踮著腳,忙著歸置架子上的書籍。林秀惠說,自己早年在新華書店上班,有點“職業病”,看到書籍擺放不整齊就想整理。
林秀惠整理的這一排書,都是她與老伴兒兩人捐贈的,共有986冊。問及為什么家里會有那么多藏書,她笑著說,自己從小就愛與書“打交道”。
捐書人 林秀惠:
“對我來說,書是知識的海洋,我的生活不能沒有書。”
工作后,林秀惠繼續選擇與書相伴,她先是當了12年教師,后來又在新華書店工作了數十年。常年“與書為友”,林秀惠家中的各類藏書早已堆成“小山”,因此這次“捐書”也正合了她的意。
捐書人 林秀惠:
“小叔和我講村里辦了圖書室,問我愿不愿意捐書?作為村里的一份子,我馬上答應了。”
就這樣,林秀惠與家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珍貴的書籍分門別類做好標記,全部送到了樂讀書屋。
工具書、散文詩歌、外國小說……撫摸著一冊冊已經泛黃的書籍,林秀惠如數家珍地回憶著這些書籍承載的故事。
林秀惠介紹,這次捐贈的書,大部分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藏書”,更早的還有五十年代的,這些書籍因為年份而愈顯珍貴。
捐書人 林秀惠:
“與其放這些書在家里‘睡大覺’,不如分享給廣大讀者一起閱讀,發揮書籍的作用。”
林秀惠的老伴張經華曾是專業攝影師,他也非常認可捐書的做法,自己更是將不少珍藏的攝影書籍一同捐出。
捐書人 張經華: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整個金華攝影機很少,我們學攝影就是靠自己看書。當時的攝影書籍很珍貴,有些現在都已經絕版了,我這次也拿來了,我要把最好的書捐出去。”
在這對身材瘦小、眼睛明亮的老人眼里,書籍既是知識的載體,也是記憶的傳承。曾經陪伴了他們半生的書籍如今在這個小小鄉村里安了家,也許才是更好的歸宿。
為這對老夫妻點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