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你的限制性信念,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文|滿小鯨(富書專欄作者)
曾看過一個故事:
小象從小被一根很粗的麻繩捆綁住身體,不論它怎么掙扎也無法掙脫麻繩的束縛。
【資料圖】
于是小象便被馴服著做演出,長大了到樹林“砍樹”。
長大了的大象,體重大約在5.5噸,能夠抬起約1.5噸的重物。
經常輕而易舉地拔起一棵老樹連根拔起??墒撬廊皇芤桓槔K囚禁著。
因為它小時候已經嘗試過掙脫,可是做不到。長大的它盡管有無盡的力量,卻不再去嘗試掙脫這根麻繩。
史鐵生曾說:“ 動物的牢籠是有形的阻擋,人的牢籠是無形的隔離。 ”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也像被麻繩束縛的大象一樣,對一些錯誤信念堅定不移。
殊不知一旦掙開束縛,打破牢籠后,會迎來新的開始。
這些經常否定自己的想法,這一刻開始,嘗試去逐一擊破。
當所有人都說“不行”時,勇敢再試一次
很多時候限制性信念來自外界,別人一句否定,或某一些條件的缺失,導致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但其實我們要首先相信自己的能力,當遇到外界的否定時,再一次去嘗試,盡人事,才能說聽天命。
花樣滑冰奧運冠軍隋文靜,曾經在一次三米高的高空,頭部直接著地掉落下來,頸椎重重地砸在冰面上,沒有任何的緩沖。
醫生認為她需要好好養傷,不適宜再運動。一周后,她竟又重新回到訓練場上。
曾經她的搭檔韓聰在采訪節目上說:
“隋文靜有好幾次比賽前都不慎拐腳,第二天疼得無法訓練,當時我認為她沒辦法參加比賽,但第三天她忍著疼痛上場比賽。 狀態一點兒不像正在經受著傷痛。”
隋文靜曾說過:“場上的氣勢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疼,站在場上你就要想我最強,我就行!”
她一次又一次沖破能力限制的束縛,滑冰動作里,拋四和捻四是天花板級的存在。
教練也曾跟隋文靜說,這兩個動作,可能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也沒法完成。
而隋文靜和韓聰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在奧運會上還取得花樣滑冰冠軍。
不需要被太多外界的判斷阻礙我們能力的發揮,你想攀登怎么樣的高度,就踏實去做便是了。
演員張頌文曾經在畢業后的三年,共遭到七百多個劇組拒絕。
可即便如此,在這么多個劇組說他“不行”的時候,他依然堅持去試。
開始他拿到了一個群眾演員的角色。
即便是一個一句臺詞都沒有的群眾演員,他也在苦苦揣摩這個人物背景,揣摩怎么樣去把這個人物演鮮活。
他在心里就跟自己說:“我要試著把這個人物演活?!?
畢淑敏說過:“有很多的束縛不在他人手里,而在自己心中,最好的辦法是每天冒險一點點?!?
人生最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還沒去嘗試過,就被認為做不到。
最怕的不是能力的限制,是思維的限制。
當前方沒有“路”時,試著去創造
手工航模之父鄭富德,27歲那年,他開了一家飛機模型店,當時飛機航模不普遍,也沒地方可以學,他就自己買材料,在失敗中不斷嘗試,再不斷創新。
后來,因為經濟周期的影響,鄭富德的店面倒閉瀕臨破產,只好帶著自己的手工航?;氐教覉@鄉下。
曾經一度低迷不振,但在家人的鼓勵下,他開始從事航模授課工作。
在桃園幾年的航模授課過程中,他教學嚴謹,并且鼓勵孩子不斷嘗試。他從來不會輕易給出方法,讓孩子們勇敢去嘗試。
他說:“任何成品都不重要,要訓練孩子從無到有的能力?!?
鄭富德也言傳身教,教學多年期間,還研發出獨特的教學方法。
該教學方法還結合了「蒙特梭利教學法」和「華德福教學法」,從基礎到飛行,適合每個年齡階段的人練習。
后來他發現內地由于過于依賴現代化機器運作,已經忽略了手工實踐的環節,也就丟失了人類所獨具的創造力。
于是他決定把自己的技術帶到大陸發展。
他說:“臺灣的市場已經相對固化了,可我還有那么多好東西,為什么不帶來大陸傳承下去?”
他希望把手工制作回到原地,在復雜的手工制作過程中,讓人在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克服,真正觸摸到自己的內心。
鄭富德就是這樣在航模什么都沒有的時期,一步一步實踐創新一套獨具特色的手工實踐,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而相反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總讓缺失資源成為自己的借口。
同事小靜入職多年依然是在基層打滾。
經常上班遲到,她要不說因為交通擁擠堵車,要不說昨晚失眠導致早上睡過頭。
同期的實習生小芬升職加薪,唯獨她還在原地打滾,她卻認為是沒有好的背景,環境不好,體制不好。
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小芬那樣擁有一個好老公,給她創造特別好的家庭環境。
一旦有了借口,就能掩飾能力不足的缺陷。
小靜不知道的是,小芬確實跟她不一樣。婚后她憑借夫家的實力住進了三房一廳的大屋里,而小芬卻跟老公住在出租房。
她每天開著寶馬上班抱怨路上堵車,小芬卻每天六點半早起趕公交,即便大暴雨她也沒遲到。
小芬即便和老公住在出租房,也依舊珍惜彼此的感情,互相體諒。他們每天努力奮斗,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小靜卻只會每天嫌棄老公不做家務,婆婆不會帶孩子。
洛克菲勒曾說:“ 在這個世界上能出人頭地的人,都是那些懂得去尋找自己理想環境的人,如果他們不能如愿,就會自己創造出來。 ”
好的環境,好的能力,不可能從天而降,是需要靠自己創造出來的。
如果只執著于自己沒有的東西,就只能被困在死胡同里跑不出來。新路是要靠自己走出來的。
當別人說“我不好”時,要接納自己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預感自己即將油盡燈枯之際,把助手叫到床前說:
“我想把我的思想傳承下去,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繼承者,他不但要有接近我的智慧,還要有足夠的自信和卓越的勇氣……你能幫我尋覓嗎?”
助手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整整半年時間,助手不辭勞苦地給蘇格拉底引薦全城聰慧的人,可蘇格拉底都一一拒絕。
半年之后,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覺得辜負了他的寄望。這時蘇格拉底卻遺憾地說:
“其實你在我身邊多年,最接近我智慧的是你,最優秀的就是你,只是你不敢相信和接納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了,給丟失了……你辜負的是你自己。”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里有一句話:“當真正的接納發生時,創造力和新的可能性就自然涌動出來了?!?
那些能夠涌動不盡能量的人,無一不是做到對自己無條件的接納。
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腦性麻痹的病人。
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
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缺陷擊敗她內在的自信,她不僅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拿到了藝術博士的學位,還到處辦自己的畫展。
在一次學校的演講中,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
當時,一位學生問她說:
“黃博士,您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您怎么看自己的呢?您會認為老天不公嗎?在這么多健全人的面前,您有過怨恨嗎?”
所有人都認為她會為此難堪,但是,黃美廉并沒有,她轉過身來,用粉筆在黑板上寫道:
“我怎么看自己? 我很可愛!我的腿很長很美!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子!還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讓我熱愛!”
當你接納自己的時候,便會不由自主生出無限的力量,去戰勝生活的難題。
上天并沒有偏愛任何一個人,也沒有對誰不公。當你能夠真誠地接納自己時,所謂的缺陷也成了一份禮物。
心靈導師張德芬曾在《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里說過:
“ 限制性信念和模式可能不止一個,我們可以把它寫下來,在每天循例訓練里,把限制性信念的相反一面重新構建。 ”
我們的信念模式也許跟家庭、生長環境以及周圍的人有關。它伴隨著我們成長,利弊相隨。
我們要及時發現一些時常阻礙我們前進的想法,去加以糾正。
就像更改電腦設定的程序一樣,思維一旦發生改變,人生也會隨著改變。
試著去更改頭腦里的限制性信念吧。
作者簡介:滿小鯨,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向上生長的女子,逐夢前行的寫作者,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