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常州樣本”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全國唯一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實驗區,江蘇省常州市立足實際、遵循規律,全市域、全方位、全學段、全維度實施勞動教育,創建了“五一協同”勞動教育實踐范式,全力實現完整地育人、育完整的人的教育發展目標。
【資料圖】
強化市域統籌,讓實踐基地成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勞動教育面臨著勞動實踐場地不足、專業設施設備不全、專業師資缺乏等問題。2015年,常州市教育局創新思路,將局屬初中勞動、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集中到學習日閑置的常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既避免了各校勞動教育課程重復建設的弊端,也充分利用了優質教育資源。
2020年,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由政府主導打造了“升級版”——太湖灣教育大營地,開設“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非遺傳承、文化藝術”四大類共17門課程,擁有23間實踐工坊。太湖灣教育大營地與50所大中小學簽訂“稻禾公約”,為青少年提供勞動的實踐平臺。
常州市位于長三角地區,北攜長江、南接太湖,不但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豐富,而且還是工業制造和智能制造基地。依據教育“大資源觀”,常州統籌全市467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依托新北區和武進區的新興智能制造企業,溧陽市和鐘樓區的現代農業資源,天寧區和新北區的產業孵化器,金壇區和武進區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分別打造了智能制造實踐、生態農業體驗、未來職業探索、地方文化傳承四種類型的勞動實踐基地,實現7個轄市區全覆蓋。
強化課程建設,讓日常生活成為勞動教育的最佳樣態。勞動教育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孩子成為生活的主人。常州市開發了“學校—基地—家庭”勞動教育大課程,將勞動從簡單的活動發展為完整的課程體系。
高質量實施國家勞動課程。全市85%以上的學校開辟校內勞動實踐場地,形成勞動教育“一校一品”。如市北實驗初級中學以校內“菜耕香”勞動實踐基地為載體,開發了蘆花種植園、蘆花果蔬坊、蘆花匠心坊三大勞動課程。
特色化開發勞動基地課程。全市采用“學校+基地”共建模式,156所領銜校牽手150個勞動基地共同研發課程,目前已形成常州博物館“悅納龍城,博悟萬物”職業體驗課程,太湖灣教育大營地“慧創”課程等100個勞動精品課程群。不僅如此,全市還建立了“1+1+1+N”勞動教師資源庫,明確每區有1位勞動教研員、每校有1位勞動專任教師、每家有1名家長志愿者、每行有N個能工巧匠。
高標準創生勞動家庭課程。常州市制定《家庭勞動教育行動指南》,規定家務勞動時長、達成目標、考核標準,根據學段特點為家長提供實施建議。市香梅小學整體構建“生活挑戰100項”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家校社聯動實現學生生活自理、技能提升、品格培養等素養目標。
強化制度保障,讓勞動體驗成為生命成長的美好印記。勞動教育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高質量、可持續的勞動教育生態圈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撐及激勵機制。2019年,常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的實施意見》,每年設立100萬元的勞動教育專項經費,用于課程研發、師資培訓、績效獎勵等。同時,啟動勞動教育“百千萬工程”,即建立100個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形成100門勞動實踐教育精品課程、創建100所勞動教育示范學校,評選1000名勞動實踐教育優秀導師,表彰10000名勞動實踐優秀學生。2021年,常州市率先啟動全國首部勞動教育地方立法工作,今年將正式出臺《常州市勞動教育促進條例》,進一步推動勞動教育法治化、系統化和科學化。
針對以往勞動教育停留在“看一看、做一做、拍個照”層面,重形式輕過程、重技能輕素養等問題,常州市文明辦和市教育局為中小學生定制了一本特殊的護照——《未成年人新時代社會實踐成長護照》。這本護照會伴隨常州所有中小學生的勞動時光,記錄他們在實踐中的每一個足跡。還開發了“享去·常州”勞動教育APP,利用“學生+教師+家長+社區”多元評價主體對學生勞動素養進行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
為進一步提升勞動教育基地內涵建設,常州市從“組織管理、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特色建設、實施成效”五個維度制定了《常州市勞動教育基地課程群等級評估標準》,確立了24項二級指標,讓常州市勞動教育從“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轉變為“自下而上”的內部驅動,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勞動教育“生態圈”。
(作者系江蘇省常州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
《中國教師報》2023年08月16日第15版
作者:完利梅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每經操盤必知(早間版)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美股銀行板塊下跌,越南電動汽車生產商VinFast(VFS)大漲超254%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越南電動汽車生產商VinFast(VFS)大漲超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