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變信任后進變先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3月份,因為信訪舉報量大,武鄉縣上司鄉鄭峪村被列入全省第三階段“三個一批”治理整治重點村。時間過了不到半年,當記者再次走進這個村莊時,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田間地頭瓜果飄香,工廠車間機聲隆隆,黨員干部精神抖擻,村民群眾干勁十足,村內村外呈現出一幅蒸蒸日上的鄉村振興圖景。 為什么變化這么大?鄭峪村黨員群眾說,這多虧了黨的堅強領導。省委高度重視做好群眾工作、信訪工作,要求健全“黨建+信訪”工作體系,各級領導干部主動到群眾中去、往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幫助群眾解釋疑慮、解決煩惱、解開心結。武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督辦化解為中心,開出建機制增強活力、清積案化解矛盾、強產業助力發展“三大處方”,走出了一條以案促治、帶動鄉村振興的“三個一批”治理整治創新之路。
敲定工作機制,激活整治活力
“全村共有217戶578人,其中貧困戶34戶111人,現有監測戶2戶4人。黨員29人,班子成員7人。” “原村‘兩委’班子不團結,執行重要制度不嚴格,漠視群眾利益,村‘兩委’日常工作不規范。” …… 這是今年3月份,鄭峪村被列入“三個一批”治理整治重點村后第一次黨員大會時,“三會一課”記錄本上的內容。怎么辦?縣鄉村三級干部對鄭峪村整體情況進行集中“會診”,并最終敲定了“主抓—監督—協同”整治機制。 武鄉縣成立工作專班,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紀委書記、分管常委、組織部部長任副組長,21個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并責成鄉鎮成立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村兩級主干任成員的工作組,第一時間出臺《關于上司鄉鄭峪村“三個一批”監督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之后,市縣領導多次深入鄭峪村調研,現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針對性指導建立“三清單”臺賬;縣紀委班子成員嚴格按照全覆蓋包聯制度,制定下發“一村一策”,協調推進監督治理工作。縣鄉村三級干部全部下沉一線,耐心傾聽訴求,全面吃透村情;部門、鄉鎮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合力攻堅。 機制決定方向,組織凝聚力量。鄭峪村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根本途徑,讓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效能。黨支部書記牽頭抓總、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從工作部署、任務落實等方面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優化班子結構,強化黨建履職考評,對履職不力的班子成員及時調整崗位。 “咱鄭峪人決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鄭峪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宏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組織評選黨員示范戶、設立黨員先鋒崗,引導黨員亮身份、作表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得以全面提升,黨旗始終在“三個一批”治理整治第一線高高飄揚。
構建溝通渠道,破解信訪難題
信訪矛盾長年累月積壓。要想“摘帽”,對鄭峪村來說不是個簡單的事。2022年鄭峪村共有5件信訪實名舉報均為同一案件:趙某某等存在套取集體資金問題。 “必須實現案結事了、事心雙解。”武鄉縣紀委包村干部、鄭峪村“兩委”干部本著查深、查透、查清楚的決心,戶戶走訪、細細查賬、條條梳理……終于剖開了事情原委:2002年至2013年,趙某某等三人套取糧食補貼13235.5元、坐收坐支集體機動地租賃款11708元。 人民利益,不可侵犯。今年6月28日,鄭峪村黨員大會再次召開,宣布給予趙某某黨內嚴重警告,其余兩人都給予了相應處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鄭峪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開展群眾訴求和信訪舉報問題線索“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采取“首接首問責任制度”和“分類處置法”,逐一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訴求3大類116條。 鄭峪村針對性制定黨務、村務、財務、廉政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制度32項;組織村“兩委”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研究村內發展規劃;成立5個小組開展入戶調研,共走訪87戶,收集匯總意見建議7方面152個;組織全村黨員帶頭參加環境整治、為民排憂解難等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20余件次;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隊入村表演,組建村鑼鼓隊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協調水利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解決群眾吃水、出行困難問題12項。 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鄭峪村黨支部制定清廉村居建設工作計劃,組織全體黨員在八路軍烈士陵園、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地多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落實“三務全公開”制度,深入推進“黨務村務曬曬賬、黨員群眾來監督”主題活動,以張貼公示的方式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現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監察聯絡員“三員合一”,并聘請1名有責任心、素質高的老黨員、老干部擔任村清廉建設的監督員,推動清廉村居創建工作向縱深推進。 “‘三個一批’帽子既然戴上了,那就用實干摘了它。”在張國宏的心里,這個“帽子”更是一種激勵,“老百姓選咱當了干部,咱就不能讓他們傷了心。”聽完天氣預報,張國宏坐不住了,“天氣預報說有強降雨,黨員干部趕緊去村里轉一轉,特別是在高陡邊坡附近居住的村民,務必讓他們及早轉移。”在“兩委”干部群中發了語音,他便匆匆忙忙跑去了村民家中。
延伸產業體系,發展集體經濟
“當了一輩子農民,這是我第一次領到分紅,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有盼頭。”在鄭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東分紅大會上,“股東”魏小平樂呵呵地說。 “村子沒長進,村民哪會有信心。”一直以來,鄭峪村經濟來源單一,全靠傳統種植業為生,村集體經濟為零。正如魏小平所說,那時候的鄭峪村,挖不出資源,留不住年輕人,更別提發展和振興。 “破局,必須在產業上做文章。”為了讓村子“長進”,鄭峪村“兩委”班子憋著一股勁,多次前往襄垣、左權、榆社等地參觀學習,并利用國家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投資新辦武鄉縣佳鄭建材有限公司,生產免燒混凝土建材制品,當年就收益15萬元。 村集體的鍋支起來了,怎么把火越燒越旺?鄭峪村“兩委”班子把目光轉向“筑巢引鳳、以地生財”,采取土地出租、項目引進、合作開發等村企合作方式,推動武鄉縣紅色酒業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白酒生產項目和武鄉綠色家園有限公司鋁蜂窩大板加工項目相繼落戶,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4萬元,帶動本村及周邊村固定就業80余人,靈活用工就業300余人。 目前,鄭峪村已經有220戶577人全部獲得分紅,村集體經濟由“空殼村”向“百萬村”蛻變。張國宏邊走邊說:“我們還準備將本村文化與村民技藝相融合,建設生態農耕文化休閑旅游景區,以鏈養鏈,傾力培養產業新增長極。”
陳俊琦 趙海鵬 孫媛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萬潤科技(002654.SZ):將萬潤能源60%股權和深圳昱凱25%財產份額合計以8999.05萬元轉讓給啟天科技
格隆匯8月26日丨萬潤科技(002654 SZ)公布,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召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