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著要的竟是“三無”!記者測試網紅玩具,挺危險!
五彩繽紛的起泡膠、圖案多變的火漆印章、又軟又彈的捏捏樂……這個暑期,曾在成年人中流行的多款玩具成了孩子們的“心頭好”,然而,部分孩子在接觸后,出現了皮膚過敏、高溫燙傷等情況。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網紅”玩具不僅缺乏必要的安全提示,不少更是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
案例
孩子鬧著要的玩具惹過敏
【資料圖】
“孩子鬧著要,誰想到會出事。”說起“網紅”玩具,市民陳女士直言得小心。
上小學的女兒前陣子一直說,暑期興趣班的同學人手一個捏捏樂,她也想要。在女兒的央求下,陳女士點開了一個短視頻商品鏈接,視頻中,男孩不斷擠壓、摔砸、揉捏、旋轉著名為“爆眼熊貓捏捏樂”的玩具,不時發出歡樂的笑聲。當時,這款價格為9.9元的捏捏樂已銷售超過1萬件。
捏捏樂買回來后,陳女士拿到手上就聞到了一股刺鼻氣味,女兒卻不管不顧玩了一下午,當晚手掌就出現脫皮,后經醫生診斷為過敏性皮炎。
這個暑期,捏捏樂之外,可以隨意塑型的起泡膠和源于傳統封信方式的火漆印章也很流行。8月15日傍晚,記者在海淀區翠微中里附近的一家晨光文具店看到,兩名七八歲的孩子正央求媽媽購買一款起泡膠,稱“班上的同學都在玩。”文具店的老板也表示,這款玩具賣得挺火,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和家長前來購買。
在電商平臺,記者搜索起泡膠,大部分帶有“兒童”標簽的產品,月銷量均超過1000件,有的甚至還有聽起來像是誘人甜品的名字——馬蘇里拉芝士奶酪、超冰莫吉托、草莓抱抱奶。
然而,像陳女士的女兒一樣,不少孩子在接觸玩具后出現了不適。“玩完起泡膠玩出過敏性濕疹!不但手背上是,連脖子、前胸都有。”一名媽媽在社交平臺分享,醫生告知起泡膠實際是一種工業硫化產品,包含甲醛、硼砂等有害的化學物質,不但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氣味也會對兒童的呼吸系統造成影響。
也有家長自責地表示,火漆印章買回來當天,孩子的大腿內側就直接燙脫了一塊皮。
測試
火漆蠟油熔化后依然超過100℃
為了測試兒童火漆印章的安全性,記者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一款銷量超過2萬件的兒童火漆印章產品進行測試。拿到產品后,記者點燃蠟燭,然后將熔蠟勺放置在蠟燭臺上,并將彩色火漆蠟粒放置在熔蠟勺里面。燃燒加熱約5分鐘后,熔蠟勺里的蠟粒充分熔化,記者將其直接倒在墊板上,再用配套印章頭按壓就形成了一個火漆印章。
在使用火漆印章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就是把蠟粒充分加熱熔化,這恰恰成了操作中的最大風險點。利用工業紅外測溫儀,記者對孩子容易碰到的火漆爐、熔蠟勺和蠟油的溫度進行了測試:金屬蠟燭臺放在點燃蠟燭上面,外側表面溫度5分鐘后能達到191℃;金屬熔蠟勺的前端在加熱蠟顆粒5分鐘后,溫度超過168℃;熔化后的蠟油溫度也能達到101.61℃。換句話說,一旦孩子不小心觸碰到高溫中的部件,均可能燙傷。此外,夾取蠟粒的鑷子和蠟油攪拌棒也十分尖銳。
2016年起強制實施的《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供8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不應該有銳利尖端,高度易燃固體、液體也不能用制造玩具。但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火漆印章玩具的包裝上都沒有年齡段警示。
起泡膠的實際使用情況也不樂觀。記者打開一款名為“藍莓鮮奶茶”的起泡膠后,一股刺激性的人工“香味”撲鼻而來,倒出來使用一段時間后,手上有明顯的黏膩感,聞久了刺鼻的味道后也感到頭暈。隨后,記者用洗手液洗去起泡膠,但手上仍殘留一股橡膠臭味。
調查
不少玩具屬于“三無”產品
記者走訪中,無論是零售店鋪還是批發市場,熱賣中的這些玩具不少都屬于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的“三無”玩具。
在翠微中里晨光文具店,記者看到,一款罐裝的玫紅色起泡膠僅有外文品牌名和商品條形碼,其他信息一概缺失。“罐子上什么信息都沒有,產品靠譜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店員回答稱:“產品信息都在外包裝箱上寫著,單罐就是沒有標簽,這東西又不進嘴,沒事。”記者又追問稱能否查看外包裝箱時,店員卻告知“早丟了”。
在百榮世貿商城二期的玩具城,起泡膠、火漆印章、捏捏樂同樣賣得火熱,既有商戶前來進貨,也有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選購,這其中同樣有不少“三無”玩具。
在一家的玩具批發店中,記者看到一款售價7元的紅色水晶起泡膠。“這個銷量不錯,就剩下這幾罐了。”店主表示。記者發現,這款起泡膠的塑料瓶身上僅有一個激光標寫著“水晶麻薯泥”,瓶底、瓶蓋上沒有其他任何信息。
“特價處理,10元3件。”另一家名為“玖蓓兒”的店鋪門口,數十件包裝簡陋的捏捏樂被隨意擺放在塑料筐中供人挑選。“沒有外包裝,要的話就直接買。”店主說道。記者在店內隨意挑選了4種款式的捏捏樂產品,發現3種捏捏樂內包裝上均無任何生產日期、質量合格證以及生產廠家,剩下一種捏捏樂內包裝雖有單獨的生產信息卡,但字體非常模糊,無法辨認。
此外,多家店鋪里,火漆蠟粒也是被直接放到塑料盒中出售,無任何包裝信息。
追問
“三無”玩具流通誰之責
“明明含有危險物質甚至是‘三無’產品,為何仍能在市場上隨意流通?”走訪中,不止一位家長提出:孩子因為玩玩具導致身體不適,誰來負責?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如果消費者或者其他人員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同時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這意味著,當孩子被“三無”玩具傷害時,家長有權選擇銷售者或生產者維權,也可同時向二者主張權利。
但現實中,家長在和商家及網絡平臺溝通中,往往面臨維權舉證難。陳女士就說,孩子出現過敏性皮炎后,她第一時間就聯系了商家,提出退貨并要求承擔賠償責任,對方卻一再推諉,甚至反問“憑什么斷定孩子的過敏性皮炎一定是玩具造成的”,并要求陳女士提供產品存在有害物質超標的第三方機構檢測證明。
記者也注意到,根據相關規定,設計或預定供14歲以下兒童玩耍時用的電玩具、塑膠玩具、金屬玩具、乘騎車輛玩具這幾類玩具,必須進行CCC認證,即強制性產品認證,獲得認證的產品應將認證標志加施在認證產品本體的適當位置或產品標牌上。比如,電玩具就包括電動玩具、電子游戲玩具、視頻學習機玩具、各種款式的發聲/發光玩具、預定由兒童組裝的實驗型玩具等。目前看,起泡膠、火漆印章、捏捏樂等諸多新興玩具并不在認證覆蓋范圍內。
有專家建議,可建立危險玩具報告制度,當家長發現可能有安全隱患的“三無”玩具時,可以第一時間舉報,并定時對外發布消費警示。此外,線上平臺已經是兒童玩具銷售的主陣地之一,平臺也應從提高售賣準入門檻、嚴守質量關口、暢通投訴渠道等入手,承擔起相應的監管責任。
(原標題:孩子吵著要的竟是“三無”!記者測試網紅玩具,挺危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袁璐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港股異動|科倫博泰生物-B(06990)午后漲超8% 核心產品SKB264III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
智通財經APP獲悉,科倫博泰生物-B(06990)午后漲超8%,截至發稿,漲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