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 讀后感400字優秀作文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范文
《老人與海》是一部讓人感觸良多的作品,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整理了幾篇《老人與海》的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老人與海》讀后感范文
范文一:
(資料圖片)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與海》文中曾這樣說到。人可能失敗,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失敗。失敗后,要重新站起來,繼續拼搏,為勝利而戰。即使最終無法成功,但仍應該做一個毫不畏懼失敗的英雄,至少我們可以說:“我們來到過,我們看到過,我們嘗試過。”
《老人與海》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捕魚老人在八十四天之中沒有捕到任何魚,決定獨自到遠海去捕魚。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可老人在短時間內無法征服它。但老人下了決心,奮力與大魚斗爭,直到它被綁在船邊。在血腥味的吸引下,鯊魚們一次又一次地向大馬林魚的尸體發起攻擊,以至于老人的“戰利品”最終只剩下一架骨骼。老人又重返家園,再一次夢見了獅子。
拼搏,老人朝著希望努力拼搏。
在寬廣的海面上,痛苦一次又一次的來臨,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成為絆腳石。可老人退縮了嗎?沒有。他想過放棄嗎?也許有,但在勇氣與堅強信念的支持下,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困難面前,老人并沒有屈服。老人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巨人!
毅力,老人有著堅強的毅力。
他忍著劇痛,卻依然在與大馬林魚作斗爭,依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毅力就是成功的保障,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也許困難重重,也許艱難險阻。但也不能阻擋一個有毅力的人的腳步。“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有了毅力,就有了勇氣;有了勇氣,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決心;有了決心,再大的困難也不成問題!
老人在神志不清時,毅力使他堅持了下來。與大馬林魚進行生死搏斗,與鯊魚拼命搶奪,若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怎能做得到呢?在撥開重重困難迷霧之時就會見到新的光輝,“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經歷磨難之后,才會變得更加堅毅,更加勇敢,才會看到新的希望。回首望去,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是多么坎坷,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不容易。并且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毫不后悔。看到自己留下的腳印,內心又是多么驚喜。老人看到大馬林魚的骨骼時也會有同感吧!
堅持,老人始終堅持,從未放棄。
“我奉陪你到死”這是老人對大馬林魚說的話。他下了決心,也會為這個決心負責。痛苦一次又一次來襲,老人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可他仍然堅持,履行自己的諾言,甚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老人可能在心中提醒自己: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當老人用盡最后一絲力量把大魚束縛時,他長長出了一口氣,是立刻感到身心疲憊呢?還是精神煥發,丟掉了所有痛苦,高興得幾乎跳躍呢?老人的感覺可能介于兩者之間,因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又有涵養的老人。
坦然,老人坦然面對困難。
鯊魚到來時,他毫無畏懼,而是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決心、堅毅使他的頭腦十分清醒。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面對什么,要克服什么。他選擇了勇敢面對。真的,勇敢面對,沒有什么可怕的。
拒絕,老人拒絕孤獨與黑暗。
在茫茫大海中,老人不止一次的提到那個男孩,不止一次的說過:“要是那個男孩在該多好。“但事實上,克服困難的只有他一個人,面對黑暗與孤獨的也只有他一個人。而男孩只能默默的祝福他。所以,他甚至把自己的敵人——那條大馬林魚當作朋友;一只鳥兒落在船上都會引起他的注意。老人總會給自己找點樂子,使自己不再孤獨。
那么,老人究竟有沒有成功呢?他成功了!因為他已經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了下來。他戰勝了自己。雖然大馬林魚只剩下一架骨骼,但骨骼就是一種精神,是不屈不撓、有著頑強毅力的精神!
一個樸實的老漁夫,所說的,所想的卻都是真正的人生哲理,為什么呢?因為他曾經經歷過。作者海明威又何嘗不是這樣?海明威遭受了病痛和精神抑郁的折磨,但他仍然堅強,從不屈服。于是他塑造了一個堅毅老人的形象,實際上是暗喻他自己。
不管有多少困難,什么困難,只要有決心、毅力,并且付出努力,問題總會迎刃而解。勇敢面對,勝利就在前方!努力拼搏,就會成為最后的贏家!
范文二: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后,一次,他幸運地捕獲到了一條大馬林魚。老人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大馬林魚拖著老人和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后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最后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去面對;也許會望而卻步。比如說劉偉,他小時候雙臂就已殘廢,但他并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天天練習用腳寫字、吃飯……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他終于學會了用腳彈鋼琴。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還不如鼓起勇氣和精神,以堅強的態度與厄運抗爭。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范文三:
今年國慶,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述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后,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我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下。之后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愿就這樣放下,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那里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就應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游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十分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明白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能夠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并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我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就應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后,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述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我們也就應像他那樣,不能滿足于現狀,就應用心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老人與海讀書感悟400字
【第1篇】
做命運的勝利者——讀《老人與海》有感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題記
記得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一個假期的午后,它整齊地待放在媽媽的書桌上,別致的封面吸引著我的目光,可真正讓我靜下心來開啟閱讀旅途的,是它字里行間映射出的魔力……
《老人與海》這一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一位老漁夫很久沒有打到魚,于是他決定去漁夫們從未去過的深海去打魚,經過重重困難打到了大魚,返回途中和鯊魚搏斗取得勝利的故事。
小說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漁夫與大馬林魚和大鯊魚的搏斗,跟隨著作者的筆墨,我好像站在了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眼前是一位勇敢的老人正在與命運決斗。面對重重困難,他的勇敢果斷,他的永不言棄以及他迎難而上的決心都讓我全身的每個細胞為之驚嘆。是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在日常生活中,我并不是位強者,常常因為自己的膽怯錯失過很多機會。可是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內心似乎成長了許多:每當自己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腦海里便會浮現老人圣地亞哥與兇狠的鯊魚搏斗的場景,如此年邁的漁夫都能戰勝這樣的困境,我又憑什么說放棄?想到這我就全身充滿了力量。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今后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它讓我堅信,一個敢于向命運發起挑戰的人,必將乘風破浪,迎來光輝的人生。
做命運的勝利者吧,抬起頭,挺起胸,總有一天勝利會和你招手!
【第2篇】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今年暑假,我在《老人與海》中結識了這樣的一位硬漢老人——漁夫圣地亞哥。他有著強壯的身軀,厚實的肩膀,還有頑強不屈的意志。即使是死亡本身,也不能使他驚恐萬狀,選擇軟弱。
這本書講述了老人在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并不灰心,仍再次出海捕魚,終于看到了希望:一條長十八尺,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此時他沒有水、食物、武器、助手,左手還抽了筋,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拼盡全力與比船還大的魚搏斗,還與來搶食的鯊魚廝殺,頑強對抗死亡。兩天兩夜后,他卻只拖回了一副魚骨頭。他輸了嗎?不!他沒有,因為他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能達到什么樣的程度”,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
整本書與其說是在寫人與魚的斗爭,不如說是在寫人與海洋、自然的斗爭。書中老人刺殺大馬林魚可以說是一種勝利,殺死十幾條鯊魚則是更大的勝利。“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在讀完全書后,這句話似乎有了更深刻的含義:“被毀滅”只是指肉體上的損害,而“被打敗”則是靈魂上的不可彌補的創傷。
作者海明威通過本書要表達的是老人圣地亞哥的硬漢精神,那種壓倒命運的力量,那種堅不可催的力量,作者自己就具有這種精神力量,并希望這種精神力量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每每遇到一點困難,我就會像一只縮頭烏龜,把頭縮進殼里,可這些“雞毛蒜皮”的困難和《老人與海》比起來,簡直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態度,立志不再“縮入殼中”,要像老人那樣勇于面對困難,勇于解決困難,困難才會迎刃而解。
希望你也能來讀讀這本書,細細品味作者海明威筆下的硬漢,領略老人堅不可摧的硬漢精神!
【第3篇】
《老人與海》讀后感
失敗的確很可怕,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瓦解人的斗志。讓人崩潰,但如果你把失敗踩在腳下,那么勝利必將屬于你。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里的老人就是一個敢于和失敗斗爭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后,他毅然決然地準備前往大海深處航行,然而在第二天早晨他捕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這條魚比他的船還要大兩英尺。他和大魚在海上搏斗了兩天兩夜后終于把大馬林魚殺死了。他本以為能順利返航時,不知還有更大的考驗在等待著精疲力竭的他。
那是一群聞著血腥而來的鯊魚,是一群比馬林魚更危險的敵人,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斗,他明知道有被鯊魚吃掉的危險,但他絲毫沒有退縮,雖然最后那條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啃食的只剩骨架,但也無法摧殘老人英勇的意志。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老人是一個失敗者,但在我的眼里老人是一個不屈不饒的勝利者。因為遇到困難時老人勇往直前不向困難低頭。正如老人所說的“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生活中我不是一個強者,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我經常不能堅持到底。記得在一次攀巖中,我因為中途腳一下子踩空了,頓時嚇出一身冷汗,雙腿也不聽使喚不停地發抖。我嚇得心砰砰跳,用顫抖的聲音喊著:快讓我下來。下來后我忍不住哭了,我為自己的失敗感到懊惱。現在對照老漁夫我才發現自己的信念如此不堅定。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成長了很多,仿佛有一束光照進我的心靈.它讓我明白: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要向老漁夫學習遇到困難和險阻,不能退縮,要勇于向命運做斗爭,總有一天勝利會向你招手。
【第4篇】
《老人與海》讀后感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與海》
歷經了漫長的歲月,這本書仍然激勵著許多人在艱難的時光中砥礪前行。
憑借《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塑造的“硬漢”形象躍然紙上。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夫圣地亞哥在歷徑八十四天的失敗后再次踏上了征程。出海那天蒙蒼天眷顧,天氣不錯,一切都很順利,此次出海,在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歷經了兩天兩夜的抗爭之后,終于成功捕獲了它。經過不解努力之后,老漁夫心疲力盡,本以為可以順利這航,然而不幸的是在他返途的過程中,更大的考驗正在迎接著他。這條大馬林魚的味道吸引來了鯊魚的攻擊。鯊魚的改擊似乎是在逼迫他放棄這得來不易的戰利品,但是,勝地亞哥雖處于危險之中,面對著巨大的威脅依然拼命頑強的抵抗著鯊魚的攻擊。雖然這條大馬林魚被鯊魚啃食的只剩一副骨架,但是圣地亞哥依然獲得了其他漁夫的尊敬,也獲得了屬于他的榮耀。
這部小說是根據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創作的,以攝像機般的與實手法記錄了圣地亞哥老人捕魚的全過程,塑造了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在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的老人形象。
《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圣地亞哥飽經滄桑、屢受挫折,但又不甘失敗,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寬厚的愛心,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老人在茫茫大海中,即便是遇到了鯊魚也能拼命捍衛自己的大馬林魚。他在面對巨大的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的勇敢、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但愿我們能在面時黑暗時,依然能勇敢的捍衛自己的信念;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堅持自己的理想不退縮;在人生的旅途中,能一直頑強拼搏。希望《老人與海》的這句話能時刻鞭策我們前進: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標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