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家長與師生閱讀2507:不要拒絕孩子的六件事,否則后果很嚴重
推薦家長與師生閱讀2507:不要拒絕孩子的六件事,否則后果很嚴重
原創 小教齋
孩子成長中就是不斷探索,不斷試錯,不斷挑戰的過程。
(資料圖片)
這一過程,家長如何對待,怎么做非常重要。
特別是以下六件事一定不要拒絕孩子,不然,后果很嚴重。
1、不要拒絕孩子的提問
孩子因為年齡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
他們對不懂的事情愛問個為什么,包括我們的大人認為很無聊的事情,
面對孩子的提問,有時我們覺得很煩,
心里總認為這時有些孩子故意調皮搗蛋,有時會對提問的孩子呵斥一頓,
我們不耐煩的拒絕,不僅抹殺孩子求知的欲望,
而且孩子就不會跟你分享,親子關系會變淡薄。
所以,當孩子提問時,家長千萬不要認為煩,讓他閉嘴,這一“閉嘴”,
很可能就關閉了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一旦失去求知欲,將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失去思考力。
在猶太民族每個父母都有家庭作業,向孩子提問或者接受孩子提問。
這種方式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與思考能力,被譽為“思考的民族”。
因此,家長不僅不能拒絕孩子的提問,
反而要鼓勵、引導孩子提問、思考,比如引導孩子通過閱讀來滿足孩子的求知欲,
引導孩子帶著問題閱讀,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
2、不要拒絕孩子的情緒
是人都會有情緒,孩子也不例外,特別是對待孩子的消極情緒,
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
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
“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
然后再教他們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
如果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
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
我的教育怎么這么失敗!你得長到多大才會!
我付出這么多,你怎么能這么對待我!
如果家長這樣做,孩子就不會跟你說話,因為在他看來你不理解他。
3、不要拒絕孩子挑戰父母的權威
孩子挑戰父母的權威,這是孩子心理正常特性,不同時期表現不一樣。
明白了這一點,家長要做的就是平和冷靜地處理,
對孩子的表現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找到最佳的切入點進行干預和引導,使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
不然,孩子會變得唯唯諾諾。
4、不要拒絕孩子的自私
家長不要拒絕孩子的“自私”,別再讓孩子白白吃虧,
學會拒絕很簡單,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長明知道自己不知道被強迫,卻還是會做強迫孩子的事情,
比如分享玩具。在物品所有權上,孩子需要自私一點,
這樣才能建立正確的所有權認知,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東西,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不是所有的忙都可以幫,孩子的主見很重要。
有一個標簽叫做“便利貼女孩(男孩)”,他們總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
卻不敢拒絕,沒有主見,不會對別人的要求說“不”,
這樣孩子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5、不要拒絕孩子的害怕
是人都會有怕的時候,或怕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害怕更是一種正常現象。
當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敢”時,家長多一些看見,少一些評判;
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強迫;
多一些溫暖,少一些指責。
孩子恐懼害怕時,父母不要敷衍“不怕”了,
而是引導孩子走出害怕的心理,如很多害怕源自于陌生,
而幫助孩子克服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體驗,
帶孩子去體驗、去感受,孩子自然不害怕了。
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拒絕孩子的害怕,不然孩子就會喪失自信心。
6、不要拒絕孩子有秘密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了,秘密多平,日記上鎖了,房間不讓進了。
其實這都是正常現象。
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隱私,家長不用給自己加戲,
揣測孩子是不是和自己不親了?翅膀硬了,想單飛了之類的意向。
而是應該高興,孩子在成長中是正常的,符合成長規律的,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不愿意和你分享秘密的時候,家長也不要著急,
應該信任自己的孩子。細心觀察孩子,
想一想,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分享?
平時是否注重和孩子溝通?
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個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探尋親子溝通方式的過程,這個期間不能著急,更要學會控制情緒,
取得孩子的信任,慢慢地孩子會愿意跟你溝通。
切不可以家長的權威不允許孩子有秘密,這樣只能讓孩子反感、抵觸、逆反。
這六件事家長做好了,孩子的將來充滿陽光,未來可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