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享“夜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傍晚6點,華燈初上,正是千家萬戶享受晚餐的時刻。而在位于東城區天橋南大街126號的國家自然博物館中,一場科普“夜宴”——“博物館之夜”正式開啟。
博物館內,拿著“博物護照”的大小觀眾按圖索驥,根據“護照”上的信息在展廳中尋找對應展品并蓋章留念。不僅如此,觀眾還可以掃描“護照”上的二維碼,通過觀看視頻來了解展品的更多相關知識。
“大家好,我是小小講解員丁怡然,今天由我帶領大家一起認識古哺乳動物。”古哺乳動物展廳入口處,小小講解員流暢的講解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聆聽。“博物館之夜”期間,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專業講解員、志愿者講解員、小小講解員們將共同為參觀者提供各具特色的精彩講解服務。
在非洲展廳,“標本零距離”活動正在進行。國家自然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從幕后走到臺前,通過專業性的講解為觀眾揭秘標本背后的故事,讓展廳內的活動精彩紛呈。
據了解,國家自然博物館為觀眾精心烹制的這場科普“夜宴”將持續整個8月。參觀者在每個開館日晚6點至9點期間,除了免費參觀所有開放展廳外,還能參與講座、觀影、觀劇、夜宿等多項活動。
2006年,國家自然博物館首次舉辦“博物館之夜”活動,陸續推出博物館夜宿、博物館音樂夜、戲劇夜、絲路之夜、非洲之夜、綠地球之夜、博物館跨年夜等主題。自2020年起,以晚間參觀與日常教育活動為主要形式,觀眾可預約晚間參觀,并參與專家講座、有獎競猜、親子互動、特色講解等各項活動。“博物館之夜”自創辦以來已先后接待觀眾近10萬人次。
國家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副主任金淼介紹,今年的“博物館之夜”實現了“質”和“量”的雙重升級:針對觀眾不同的休閑和學習需要,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內容;活動周期從往年的一周擴展到8月一整個月。“我們希望盡最大的努力,為觀眾拓展出豐富的活動空間和教育內容,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魅力。”金淼說。
□本報記者 盛麗/文 彭程/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