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詩意的建水
近期,電影《長安三萬里》熱映,48首經典唐詩貫穿全片,觀眾在大銀幕前感受到了盛唐的繁華景象,那些大家曾經背誦過的唐詩以另一種方式再次重溫。我們透過電影回顧歷史,感知到唐詩名篇中蘊藏的藝術價值,更看到人們對于這片土地最美好的想象與希冀。
(資料圖片)
(建水紫陶里步行街)
唐元和年間,南詔國筑“惠歷”城,“惠”在彝語中稱為“海”,“歷”稱為大,漢語的意思就是建水,朝代更迭,而古城建水至今依舊“活著”。電影之外,現實的盛世景象,在這座“活著的古城”里,不僅有著非常具象的表現,也有著極具詩意的表達。
(建水古城街景一瞥)
《唐詩三百首》是中華文化的經典,而建水也有一本《建水詩詞三百首》,這是在詩歌的世界里,無數文人騷客筆下的建水。書里所選注的300首詩詞,是從1位狀元、1位探花、34位進士、34位舉人及元帥、將軍、御史、巡按、翰林、知府、知縣等40余人的600多首吟唱建水的詩詞中遴選出來,集知識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描寫了建水的山川名勝、市井生活。
我們選幾首看看,你都知道說的是建水哪里嗎?
(朝陽樓)
清末秀才鄒佩銘詩《登東城樓》:“形勝據荒陬,翻身近斗牛。東南幾屬國,今古一高樓。山繳通交趾,江城拓步頭。有功思擊虜,句町漢時候。”記錄了當時的朝陽樓,“雄鎮東南”的氣勢絕非虛名。
(夜合花)
清代知府王文治所寫《滇人以夜合花入饌》:“清明改火節,新綠到鄰家。枕上朝來雨,墻陰夜合花。廚人和露采,一樹帶煙斜。寄語湘波客,餐英未足夸。”介紹的是建水人將夜合花做菜,這應季的美味,不知道你是否也品嘗過?
(建水文廟)
不止前人,今人眼里的建水,用古詩詞表達也是非常精彩,中國古建筑學家羅哲文寫《元代文廟》:“革囊飛跨統中華,尚武崇文立國家。創廟弘儒興教化,年逾七百發新花。”
(被田園風光包裹著的雙龍橋)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孔祥庚所寫的《鷓鴣天·建水雙龍橋》這樣描繪:“南海之源此半瓢,岸斜煙柳碧絲絳。長虹臥看雙龍匯,樓閣凌騰萬象嬌。云淡淡,水迢迢,匆匆歲月古今潮。詩家早已封稱號,千里珠江第一橋。”在雙龍橋的水邊看漫天云卷、水映天光,伴著風、云,還有落日和晚霞,仿佛可以消解一整天的煩惱憂傷。
(建水古民居 孔祥庚 攝)
歷經千年風霜,建水古城依舊保存了五十多座古建筑,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民居博物館”,詩詞離不開所吟詠的對象,而這些也成為人們傳遞建水故事的絕佳素材,我們在那散布于臨安古城里的古寺、古井、古民居,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遺跡里,同樣也看見一個詩意的建水,就如詩人于堅在《建水記》中這樣描述:如今的建水已經包漿滾滾,到處都是時間的杰作,人們建造了美輪美奐的建水城,然后時間再次建造它、磨損它、考驗它,一層又一層起著包漿,美甚!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楊振 文
建水文旅 圖
責編 王楚云
審核 童文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