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競爭加劇?股票ETF龍頭效應凸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今年內A股行業輪動較快,主動投資迎來“大考”,被動投資則順勢“起跳”。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今年以來回報率排名前十的股票型基金中,有9只為ETF。其中,排名靠前的基金均為跟蹤中證動漫游戲指數的ETF。這無疑令ETF賺足了“眼球”。
(資料圖)
逢低入市的資金大舉涌入ETF市場。
今年以來,科創50ETF(588000.SH)、醫療ETF(512170.SH)、半導體ETF(512480.SH)的份額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截至8月16日,科創50ETF的基金規模高達1074億元。
但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背景下,股票ETF的規模分化依舊突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在國內市場上,近三成股票ETF的規模在1億元以內。其中,滬港深消費龍頭ETF(517760.SH)、創科技ETF(159777.SZ)、新材料ETF(516480.SH)、文娛傳媒ETF(516190.SH)等80只產品的規模已不足5000萬元。
“龍頭”效應凸顯
伴隨A股熱點頻繁切換,主動型基金“賺錢”效應有所弱化,疊加ETF的工具屬性被廣泛地普及,股票ETF愈發受到投資者青睞。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滬深300ETF(510300.SH)的最新規模達到1074.15億元,成為國內市場上最大的一只股票ETF。今年二季度,該ETF的份額增加了19.45億份。
科創50ETF(588000.SH)、上證50ETF(510050.SH)的規模分別達到785億元、638億元。其中,科創50ETF的份額在今年內增加了313.29億份。
此外,今年以來,醫療ETF(512170.SH)、半導體ETF(512480.SH)的基金份額分別增加了274.27億份、166.76億份。
整體上看,目前,份額超過百億份的股票ETF共有26只,合計規模超過7000億元,相當于ETF股票市場整體規模的二分之一。
“股票ETF同質化較為嚴重,優勢產品在競爭中不斷強化領先地位,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進一步吸引投資者不斷向頭部產品集中。”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研究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規模增長也將從多個方面提升ETF產品的競爭力,繼而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上述研究員談到,對于ETF產品而言,規模越大通常越有益:一是可增強流動性,規模大的ETF通常有更高的交易量和更廣泛的投資者基礎,具有更好的流動性;二是可降低交易成本:規模大的ETF管理和交易成本可以在更大的資產基礎上分攤,這使得ETF的總體費用率更低;三是可減少跟蹤誤差,規模大的ETF通常有更多的資金來購買指數中的所有成分股票,從而減少了跟蹤誤差的可能性。四是可增加品牌效應,規模大的ETF通常會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這有助于提高其知名度和信譽度。
近三成股票ETF規模不足1億元
目前也有相當一部分股票ETF的規模徘徊在“清盤線”上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國內市場上,近三成股票ETF的規模在1億元以內。其中,滬港深消費龍頭ETF(517760.SH)、創科技ETF(159777.SZ)、新材料ETF(516480.SH)、文娛傳媒ETF(516190.SH)等80只產品的規模已不足5000萬元。
另據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統計,截止2023年7月末,正常披露數據的股票ETF(涉及天相基金二級分類中純指數股票基金與增強指數股票基金)共計691只,合計規模1.37萬億。
其中,規模在2億元及以上的產品數量為380只,規模2億元以下的產品數量為311只。
而ETF的規模往往與產品的中長期表現直接相關。
對比天相最新一期產品評級(截至2023年6月30日)來看,規模2億元以下的ETF產品評級明顯較弱。
需要提及的是,股票ETF的規模一旦陷入“惡性循環”,將很快走向“清盤”。截止2023年7月末,今年以來清盤的股票ETF共計14只。其中,有7只基金是在2020年3月之后成立。
“這些清盤的ETF主要是因為規模較小,清盤前規模均低于5000萬,并以主題行業ETF為主。”上述研究員指出。
他進一步談到,單只股票ETF規模縮小主要有幾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所跟蹤指數表現較差導致投資者可能選擇贖回ETF份額,將資金轉移到其他投資品種或資產上;二是跟蹤同一指數的ETF數量增加,競爭加劇,投資者可能會因費率、流動性等因素選擇轉投其他類似的ETF;三是ETF產品本身投資策略出現問題,如跟蹤誤差大,導致投資者贖回其他類似的ETF;四是基金公司持續營銷力度不夠導致新增投資者數量不足。
在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黃威看來,導致ETF規模難以壯大的因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由于主流的寬基、行業和主題ETF同質化競爭加劇,成立較早的ETF往往能夠憑借先發優勢而穩穩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后來者難以與之抗衡;二是部分創新的細分行業和主題ETF因跟蹤的指數過于冷門或業績平庸等問題而受到投資者冷落;此外,部分ETF因發行渠道推廣乏力而導致規模增長緩慢。
破局
在A股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近年來,相比寬基ETF,基金公司更傾向于發行行業主題類ETF。
西部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場共發行了43只股票ETF,其中,主題類ETF有33只,合計規模約297億元。從主題來看,央國企主題ETF的發行數量、份額均較多。整體上,行業主題類ETF占市場份額已從2015年的9.2%低點提升至2023年的42.3%。
行業主題類ETF也容易出現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例如,經過前幾年的布局,目前市場上跟蹤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熱門行業的ETF產品數量均較多。
“ETF的同質化競爭難以帶動行業規模全面增長,反而會提升投資者篩選難度。同時,基金公司內卷也導致發行成本高企、資金留存度低,進而造成資源浪費。”有基金公司高管公開談到。
西部證券策略分析團隊認為,對于熱門行業,未來ETF基金可以進一步深化挖掘,探尋一級行業下更具有未來前景和投資機會的二級行業或概念主題來進行布局。
該團隊還談到,盡管近年來行業主題類ETF基金規模快速發展,但截至目前行業主題類ETF基金仍然沒有實現全行業覆蓋。以申萬一級行業為例,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仍有建筑裝飾、輕工制造、商貿零售、美容護理、紡織服裝和綜合6個行業沒有對應主題行業類ETF上市。
ETF產品競爭力的提升還有賴于多種因素。
上述研究員認為,基金公司可以從做好產品設計、減少跟蹤誤差、優化運營管理、提高超額收益、加強市場營銷等角度來考慮提高ETF產品的競爭力。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認為,精細運作是同質化產品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跟蹤誤差是衡量指數化投資組合長期業績的重要指標,跟蹤誤差越小,組合與指數走勢越貼合,投資者獲取指數收益的損耗也更小。
另外,監管方面也有意減少ETF市場不必要的同質化競爭,并推動基金公司加大指數產品的創新力度。
近期,滬深交易所分別修訂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指數基金開發》、《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1號——指數基金開發》,自2023年8月10日起,非寬基股票指數產品開發所需的指數發布時間由6個月縮短至3個月。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港股異動|科倫博泰生物-B(06990)午后漲超8% 核心產品SKB264III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
智通財經APP獲悉,科倫博泰生物-B(06990)午后漲超8%,截至發稿,漲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