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小米的龍旗科技,真的有未來嗎?
文/陳根
(相關資料圖)
上海龍旗科技從事智能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業務,屬于智能產品ODM行業,為全球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商和全球領先科技企業提供專業的智能產品綜合服務,目前該公司正在申請上市。
據龍旗科技招股書,2015年,小米成為公司關聯方。2020年-2022年,小米及其關聯方始終為龍旗科技的第一大客戶。2020年-2022年,龍旗科技向小米的關聯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96%、57.66%和45.52%,金額及占比均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與龍旗科技相類似的,在美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的股價目前已經破發,市值嚴重縮水。那么,如何看待龍旗科技對小米的依賴?
實際上,對小米的依賴戰略在企業發展初期有一定的優勢,尤其對于初創企業而言,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
但這種依附小米的戰略,也為企業的后續發展埋下了隱患。也就是說,能依附小米,進入小米生態圈的企業,通常在企業的價值觀上和小米有非常高的契合度。而小米的核心競爭策略就是通過整合供應鏈,借助于工業設計提升美感,再以微利的低價策略獲得中低端市場。
由于小米自身價格競爭策略的影響,就決定了生態圈的依附企業很難形成技術自主定價權。而沒有自主價權,也就意味著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優勢,這在當前依靠核心技術構建話語權與定價權的國際環境中,顯然就難以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
而企業的帳面資產與實際資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財務層面來看,帳面資產,包括帳面的貨幣資產中都包涵不同程度的財務方法。對于任何一家依靠融資發展起來的企業,都必須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前期投資者退出的訴求。
如果要讓投資者高溢價的退出,通常就是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在企業帳面有足夠貨幣資產的情況下,先進行分紅變現;另一種就是通過上市前年度的高增長與高利潤方式,來實現上市發行的高定價,以便讓投資者獲得更高的退出收益。不論何種方式,最好都是為了讓前期的投資者、創業團隊以最大的回報來實現資本變現與退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的國際化已經面臨瓶頸,難以增長。而國內市場又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挑戰,可以說小米手機與數碼產品的增長已經達到天花板。短時間內,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增長速度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這背后的原因除了經濟環境之外,產品創新進入了停滯,不論是產品性能、功能等方面,都無法實現讓消費者有購買沖動的創新。
同時,智能手機的人均普及已經實現,市場增量空間幾乎沒有。那么在面對增量空間受限,存量置換又缺動力的情況下,緩慢需穩的發展會成為當前消費電子市場的主趨勢。
原文標題?:?陳根:依賴小米的龍旗科技,真的有未來嗎?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太辰光:股東神州通減持公司股份計劃完成 累計減持公司股份675.83萬股 超出計劃減持數量0.83萬股
太辰光(SZ300570,收盤價:35 02元)8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近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