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機構官宣抄底 A股跌完了嗎?
就在滬指向下測試3100點支撐的時候,基金開始出手抄底了!
回首2022年10月,也是在滬指向下試探3000點重要關口之時,出現了一波基金自購浪潮,同時購買自家股份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明顯增加。
(資料圖)
這一次,會不會再現去年“基金自購-股指反彈”的景象呢?
14家基金及資管自購8.7億元
8月21日早間A股剛開盤,就不斷有基金或券商資管傳出重金投資自家產品的消息。
8月21日公告回購的基金及券商資管
截至發稿時,共有14家基金及券商資管公告了自購計劃,累計金額8.7億元。
其中,最“豪氣”的要算國泰君安資管。
國君資管擬用2億元自購
國君資管表示:“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公司將于近日動用固有資金合計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其他基金及券商資管的公告中,說法也相差不遠。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自購的機構中,大部分為基金,只有國泰君安資管、招商證券資管和中信證券屬于“券商資管系”。
2022年10月曾現“自購潮”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近年來的首次基金及資管公司集體自購。
據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華聲在線2022年10月報道,10月17日,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公告,累計金額達11.5億元。接下來的數日,又有博時基金、鵬華基金、睿遠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機構相繼發布自購公告。
數據統計顯示,僅僅2022年10月中下旬,至少有27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公告,合計金額達17.74億元。而在2022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之下,已有超過100家基金公司參與了自購行動,累計自購金額超過80億元。
事實上,2022年1月,多家公募機構以不低于1億元的自購金額維護市場穩定,3月再次有多達26家基金開啟自購,多家基金公司實施自購金額超過2億元。
2022年10月自購時點
從2022年的滬指走勢來看,10月的自購潮正是滬指在4月跌破3000點、最低摸到2863點后反彈回落的過程中,3000點岌岌可危之時。
自購潮之后,滬指在10月底短暫跌破3000點,隨后展開了反彈。
基金借低位開展價值投資
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其中包括加快投資端改革,六大重點措施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從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優化市場投資生態、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統安排。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是投資端改革的重要內容,重點措施包括:一是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大產品創新力度。二是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三是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促進公募基金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四是引導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減少順周期共振。六是拓寬公募基金投資范圍和策略,放寬公募基金投資股票股指期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品種的投資限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大規模開啟自購,可以看做是權益類資產估值回撤后,進行價值投資的表現,也有助于基金公司加強旗下產品的銷售,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那么,這一次基金公司和資管公司的集體自購,是不是意味著市場見底,會逐步轉頭上行了呢?
本文源自:財通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