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賚特旗用活政策實現“寸土寸金”
【資料圖】
在內蒙古扎賚特旗努文木仁鄉新民村,高架吊塔揮臂起落,運輸車輛來回穿梭,挖掘機轟鳴作業,新建的8棟居民樓已經封頂,一個嶄新的宜居新家園已現雛形。
曾經的新民村空巢老人多,宅基地空置率高,村里集體收入少。近年來,興安盟加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力度,2022年完成項目37個,復墾新增長期穩定耕地8812畝,實現第一批跨省交易指標3654.38畝,交易額10.96億元,占全區交易指標的49.5%。今年,扎賚特旗6800畝增減掛鉤跨省調劑項目正在編制立項方案,預計在年底完成整村集中搬遷試點,3個自然屯近300戶村民就近搬遷上樓。
“用活政策,一舉多得!”村黨支部書記徐洪波說,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給村里帶來一筆“好買賣”:資產盤活后,新民村交易的800多畝耕地使用權還歸村集體所有,流轉資金一年收入36萬元。安置小區內12個門市房,每戶年租金5000元,“這些都算到村集體收入,后續為村民全額繳納物業費,補貼取暖費。”
“吃水不用擔,煮飯不冒煙,出門不沾泥,養老身邊”,村民新編了順口溜,贊美現在的好日子。56歲的村民宋振祥說,房前是倉庫,屋后有菜園,小區對面就是各家的田間地頭。這里還為村民創造工作崗位,每天在安置點務工就能掙200元。
“我們堅持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宗旨,將安置區規劃為居住區、養殖區、農機糧食倉儲區、基礎設施配套區、公共服務區、殯儀區六大功能區。”扎賚特旗政府副旗長劉國民說,“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跨省交易項目給我們帶來四大收益,耕地得新增、財政得收入、集體得收益、群眾得實惠。”
在努文木仁鄉帶動下,扎賚特旗開始打造増減掛鉤“升級版”。好力保鎮已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區建設,推進“生態修復+”模式,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經濟日報記者 陳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