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救助后補手續 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近日,牡丹江市陽明區樺林鎮臨江村低保戶宋蘭英收到了一筆臨時救助備用金,“感謝工作人員和政府的幫助,這筆錢太及時了,減輕了我們家人的壓力。”宋蘭英的家人說。
8月3日,臨江村突發洪水,宋英蘭的房屋大量進水,導致大部分生活用品及個人物品損毀。
(資料圖)
災情發生后,省民政廳指導各級各地民政部門對受災困難群眾逐人逐戶走訪到位,及時將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范圍,把民政的救助政策和溫暖及時送到困難群眾當中,用心用情用力織密扎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
海林市長汀鎮工作人員為遭受災害的低保戶發放臨時救助
“先行救助”解困難群眾燃眉之急
在太平川村,洪水已退,苑志剛一家被洪水淹沒的房屋正在進行粉刷,受洪水影響的村莊正逐步恢復往日的樣子。
苑志剛和妻子是東寧市大肚川鎮太平川村低保對象。11日,村莊連續遭遇暴雨,苑志剛的房屋受損,影響一家正常生活,大肚川鎮民政部門第一時間將苑志剛一家安置于太平川村老村委會內居住。采取“先行救助、后補手續”的方式發放臨時救助金,緩解苑志剛暫時出現的生活困難。
省民政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當遭遇突發臨時性生活困難時,困難群眾可在急難發生地申請救助,急難發生地的鄉鎮(街道)立即核實人員基本信息和臨時遇困原因,對于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不再進行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民主評議、公示等環節,根據急難情形,由申請人或其代辦人簽訂承諾書后,直接使用臨時救助備用金予以救助。
省民政廳為全力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經應急管理部門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以及冬春救助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仍存在較大困難的,及時提供臨時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養條件的,按照規定納入保障范圍。
“日排查”“日報告”數據交換及時
近日,張永恒一家的生活重回正軌,鏡泊鎮民政辦的工作人員在張永恒家中忙著大掃除,曬被子,晾衣服。
“非常感謝,沒想到我們還沒有向工作人員尋求救助,這筆救助金就送上門了。”張永恒和兒子是寧安市鏡泊鎮東林局南湖經營所的低保對象。鏡泊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在受災群眾日排查工作中,發現張永恒居住的房屋經過雨水浸泡,墻體大片脫落存在安全隱患,無法正常居住,第一時間將張永恒一家轉移到安置點中。寧安市民政局依據日排查、日報告的情況,及時發放臨時救助金,保障基本生活。
7月以來,省民政廳啟動受災群眾救助日報制度,與省應急廳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實時互通災情調度信息。組織開展摸底排查,做好民政臨時救助與應急救助政策銜接。進入災后重建階段后,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省民政廳繼續開展日排查、日報告制度,將受災群眾納入動態監測,組織開展摸排走訪,重點關注城鄉低保對象、特困分散供養人員、低保邊緣戶以及各類因災新增困難群體,建立受災人員救助臺賬,逐人落實救助措施。
保障重點群體關愛“暖心”“貼心”
“劉奶奶,我們又來看你了,最近怎么樣呀?”近日,尚志市民政局和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走進困難老人劉奶奶家,為她送去慰問品,詢問劉奶奶的災后情況。
因近期的洪澇災害,一想到劉奶奶及其兒子行動不便的情況,社區網格員楊春杰及社工朱瑞就焦急萬分。于是,二人第一時間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老人情況,聯系所在社區及時幫助劉奶奶一家進行轉移安置。
在解除災情風險后,楊春杰和朱瑞擔心老人缺少食物和被褥等生活用品,積極協調尚志市民政局及志愿者服務隊馬上攜帶生活物資,提供了臨時救助金,送上了暖心關懷,幫助老人能盡快恢復到正常生活。同時民政局指導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發動鄰里鄰居互幫互助關懷特殊群體,守護最美夕陽。
據悉,各地民政部門落實《黑龍江省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實施方案》要求,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兩委”、社區網格員等作用,整合社會力量,通過入戶走訪、電話了解、微信溝通等方式對受災人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開展摸底排查,加強對特殊群體探訪關愛,全面了解生活狀況和需求。組織民政部門、社會工作站,協調相關部門、社會力量做好關愛幫扶工作,積極開展“關心我的特殊困難老人鄰居”志愿服務活動,為有需要的群眾開展心理疏導、心理矯正、生活照護等服務。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見習記者:楊惠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