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刀尖舞蹈”!居然藏在上海的這個小作坊,大寫的“服”
小坊見過很多刀尖上的舞蹈
有婀娜多姿版的
有颯爽英姿型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還有傳統武術型的
但今天小坊才真正確信
什么才能被稱為“刀尖舞蹈”
話要從一個古老建筑說起
1930年代建立的海關圖書館
是當時上海唯一獨占一幢大樓的圖書館
在純正英式的建筑里藏著的
卻是真正的中國刀工
方寸大小的印鈕
頗具年代的硯臺
可以把玩的茶壺
展開畫軸的筆筒
這些看似
天外來物的雕刻作品
構成了——
龔展海派雕刻藝術展
龔展
上海文史館館員、海派雕刻第一人
青年時,以一方巨形鼉龍硯臺,冠絕于世
后又不斷深入,耐心打磨,
成就“硯王”美譽
錢君陶所言“神工鬼斧”
陳佩秋所嘆“鐵腕匠心”
謝稚柳先生所講“踏天磨刀割紫云”
皆為對龔展雕工的絕佳贊譽
而誰又能想到
如此精妙的刀尖舞蹈作品
竟出自一間四十余年不變的小作坊
眼前的這個小作坊
就是龔老施展才華的舞臺
也是他日夜修行的家
一張宿舍般窄小的單人床
散落各地的古籍書畫
一張吃飯用的四方桌
沒有多余的擺設
完全苦行僧的模樣
偶爾摸到細碎的石灰
再看看沿窗擺放的印章
才會意識到陋室主人四十余年的堅守
四十年的堅守
讓他和刀真正融為了一體
“以刀代筆、八面出鋒”
是龔展對全部絕學的概述
筆走龍蛇之勢
全然用刀代替
所過之處
有風從馬背上掠過
有云在山林間飄浮
似動似靜
是定格又像延續
好一個登峰造極
從而立到古稀
從小伙兒到老者
歲月在龔展的臉上刻下了印痕
更在無數的作品里
留下了生命的痕跡
聽了小坊的介紹
大家是否對這場別具一格的
藝術展心動了嗎?
更多背后的故事,
不妨在今晚十點半打開電視
收看上海新聞綜合頻道
《下一站》
(也可以登陸看看新聞App網上收看)
來源:下一站
編輯: 楊惠聰
推薦閱讀
點分享
點贊
點在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