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購潮繼續爆發,今日已有7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購,回購金額超7.5億元
金融界8月22日消息 A股上市公司回購潮還在繼續上演,截至發稿今日已有6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購股份,回購金額2000萬元至8億元不等,若以回購下線計算,回購金額超7.5億元,除創業慧康為創業板公司外,其余6家公司均為科創板公司。
以下為具體回購數據:
1,大全能源:擬以2億元-4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50元/股。
【資料圖】
2,成大生物:董事長提議以5000萬元-1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45元/股。
3,麥瀾德:擬以2000萬元-4000萬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50元/股。,
4,創業慧康:擬以3000萬元-6000萬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0元/股。
5,聯影醫療:擬以4億元-8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40元/股。
6,嘉和美康:擬以3000萬元-5000萬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9.50元/股。
7,南亞新材:擬以2500萬元-3500萬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5元/股。
據國信策略從大數據分析,1)大額回購公告發布能否對股價形成支撐:絕對收益和超收益上,預案日當天、預案日5個交易日內存在明顯的短期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預案日至完成日區間存在絕對收益,但超額收益分化,大額回購完成公告發布后,絕對收益、超額收益均不明顯;2)不同目的下的回購對股價有怎么樣的中短期影響:整體上看,回購本身對股價中短期沒有很強的提振效應;分目的看,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類回購無論是預案發布后、預案日至回購完成,還是回購完成后的30個交易日內都能取得正超額收益。
以股東提議、董事會預案等預案實施口徑對歷年實施回購的上市企業進行統計,其中 2018 年和2022 年實施回購的上市公司占全 A 比重較高,2019-2022 年期間,實施回購的上市企業占全部 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始終穩定在 20-23%。按月拆解,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分行業看,A 股上市公司回購數量占比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成長股較多的新興產業,包括 TMT、高端制造、醫藥生物等。
從歷史數據看,2022 年上市企業回購完成數量與金額到達相對高位,預計今年完成回購上市公司家數或超 2022 年。2022年內完成回購的上市公司家數達到1098 家,截至2023年8月20日,2023年該項數值達到857家,年底或超2022年。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上購買發行在外的股票,是一種資本運作方式。回購行為發生后,回購的股票可以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屬于發行在外的股票,這部分庫藏股可以在未來適宜實際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也可用于發行可轉債;若在股份回購實施結果暨變動公告日后的一定期限內未能使用完畢,可以依法予以注銷,公司履行減少注冊資本的程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