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公用事業集團:資產總額破60億,7項重點工作超時序進度
記者 王夢媛
8月16日,濱州市召開“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亮進度——發展品質越來越高”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山東濱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濱盛文旅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場。市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洪剛介紹今年以來,提升發展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資料圖)
今年以來,市公用事業集團聚焦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實體系,以“品質濱州·城市管家”黨建品牌建設為統領,共承擔各項重點工作12項,其中“1+8+1”重點任務2項、民生實事3項,其他主責主業7項,超時序進度完成7項,按時序進度完成5項。
突出黨建引領,“黨建+業務”融合發展
當好“供熱管家”,開展“訪民問暖”活動,共走訪小區282個、熱用戶1167戶,設置121名供熱管家,涵蓋1149個小區,精準服務到戶,順利完成2022—2023采暖季各項工作。
當好“燃氣管家”,嚴格落實定期維護檢修機制,啟用無人機智能巡檢,完成天然氣代輸2.32億方,全力做好LNG調峰儲備站運行,確保市城區天然氣應急需求。
當好“出行管家”,全面落實年滿60周歲老人、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免費乘車優惠政策,開通定制公交27條、免費公交2條,安全運行1122萬公里,載客量450萬人次,購買新能源公交車25輛,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當好“市政管家”,開展“黨建進工地”活動,將黨支部延伸到施工一線,采用噴淋式挖掘機、非開挖頂管等工藝,減少揚塵和噪音污染,盡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影響。
突出發展導向,核心指標持續向好
樹牢市場化思維。積極拓展全過程咨詢、車輛維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業務,水利監理業務拓展至河北、北京等地,市政公司區域頭部地位進一步鞏固,公交多元化發展初見成效。
強化成本管控。環海公司對高電耗設施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年可節約成本150萬元。熱力公司持續推行大溫差運行模式,電耗同比降低3.57%。公交公司采取汽車配件修廢、利舊等措施,年可減少維修成本56.76萬元。
上半年,市公用事業集團資產總額突破60億元,上繳稅金2802萬元,完成全年指標的66.7%;商業類企業新簽合同額20.07億元,實現營收9.7億元,同比增長29.3%;公益類企業,車輛維修成本下降24.08%,每噸垃圾轉運營業成本下降15.39%。
突出過程管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成立在建民生項目工作專班,完善項目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控。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4%。其中:
大唐高溫水南延項目,建設完成高溫水管道5.4公里,項目完成后可解決新立河沿岸供熱不均衡問題,同時帶動了市城區道路更新。
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修復市城區道路3254米,新濱公園、新立河公園等陳舊設施8處,安裝護欄16478米、信號燈14處。
河北氣源引進項目,敷設天然氣管線38公里,正在調試調壓階段,可引進河北低價氣源,增加多氣源保障能力。
濱州公交智慧停車場項目,總投資4.5億元,正在組織施工招標工作,計劃2024年底建設完工,項目建成后可顯著提高公交服務保障能力。
南新開河公園(西)項目,總投資約6900萬元,已完成立項、施工圖設計等工作,計劃年底建設完成向市民開放。
突出合作攻堅,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拓展園區管理業務。成立合資公司,推動濱州圣翔文創產業園建設,打造印刷包裝產業集群。目前,已入駐印刷企業19家,使用廠房面積3.8萬m2,預期納統產值達到1億元。
布局充電樁業務。成立合資公司,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累計上線運營充電樁200臺,有效解決了市民充電需求。
開展應急轉貸業務。上半年完成業務量27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36%,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并發起設立濱州市市級應急轉貸基金。
推動氣化濱州整合工作。積極與上游氣源企業對接,合作推動河北氣源引進項目,新增干網下氣口1個,增強多氣源保供能力。
突出創新驅動,企業活力加速釋放
實施資質提升工程。新增燃氣經營和危險化學品經營2項許可、建筑施工總承包貳級等5項資質,進一步豐富了業務結構。
堅持科技創新賦能。2023年榮獲市級QC(質量控制)小組成果獎6項、省級QC小組成果3項,新增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家。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專班+項目”專班帶教方式,先后抽調20余名骨干力量,參與集團公司重大項目建設,為企業發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