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軍校學員走近邊關的腳步——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海島留身影,高山有足印。李夢龍,陸軍邊海防學院昆明校區的一名大三學員。軍校就讀期間,出于內心向往,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山海之約,利用寒暑假奔赴祖國邊關。
在邊境線上,聽山口呼嘯的獵獵風聲;在海島上,看洶涌澎湃的陣陣浪濤。縱使荒蕪之地,也有溪水長流的溫情脈脈。千里之外,李夢龍遇見戰士們的第二故鄉。
從第一次踏上邊關的旅行,到今年暑期深入某邊防部隊實習代職,這位年輕的軍校學員用腳步勾勒他心中的地圖。讓我們跟隨他的足跡,一起領略祖國壯美的風光,一起走過漫漫巡邏路,真切感悟邊防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資料圖】
出發——一張地圖勾勒的夢想
暑期實習時首次巡邏,學員李夢龍就遇上了傾盆暴雨。崎嶇的山路變得泥濘濕滑,他跟著班長趙興的步伐一直向前攀越,艱難完成了這項邊防戰士口中的“日常工作”。
“快把衣服換了!”回到連隊,戰友林澤明的一句提醒讓李夢龍從剛才的經歷中回過神來。全身的衣服都被雨水澆透了,取下身上背著的水壺時,他在一瞬間想起了自家門后那一模一樣的軍綠色水壺。
李夢龍的軍旅夢便緣于此,一只軍綠色水壺和一幅中國地圖,一個承載著他父親的軍旅記憶,一個寄托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憧憬。
“我父親服役時是一名普通的駕駛員,盡管他駕駛戰車行過千萬里,卻從來沒有去過邊疆。小時候,他會帶我一起看地圖、認地名,并希望我長大了能多去祖國邊防走一走、看一看。”李夢龍回憶道。
還在上小學時,父親曾利用休假時間帶一家人去到劉公島。雖年少懵懂,但李夢龍被登島入口側的裝備展吸引了目光。父親沉痛地對他說:“這里是甲午海戰發生的地方?!北M管那時他還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情緒,但第一次見到藍色的大海,一顆向往邊海防的種子悄然在心底萌發。
2020年,李夢龍如愿被陸軍邊海防學院錄取。拿到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他內心的想法更加堅定。正如院訓所示,“忠誠、向戰、篤學、志邊”,既是他心之所向,更是他行之所往。
經過一年軍校生活的歷練,大一暑假,李夢龍背起相機,一人一包,獨自前往祖國西北。
“冰冷的機器被賦予人的溫度,透過鏡頭,可以通往我們內心的世界?!崩顗酏埖南鄼C,是他珍視的“寶貝”,里面的一張張照片,定格著他與戰友攜手并進的榮耀瞬間,也印刻下他一路行走邊關的足跡。
沿著天山山脈,李夢龍來到新疆阿克蘇地區。置身中國與鄰國交界的邊境,他十分激動。
當車行駛在國道上,他看到許多由石頭堆疊的標語烙印在大地上,訴說著邊疆軍民對家國的熱愛。同時,他們也以這樣的方式宣誓,無聲卻堅定地守護著祖國的每一寸領土。
在那里,李夢龍用相機收藏了托木爾大峽谷中奇形怪狀的谷石,也留存了巴音布魯克森林里綿延的草地。走近村落,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令他熱淚盈眶。
在與一位哈薩克族的大哥交談時,李夢龍了解到,近些年村民的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保障。遠遠看到守護北疆國門的官兵們堅守戰位、沒有絲毫懈怠,他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敬意。
從阿克蘇回來,帶著滿滿的感動,李夢龍堅定了繼續用腳步丈量祖國邊關的想法。雪域邊關、大漠戈壁、高山海島……他期待著更多的風景,更美的遇見。
遇見——那些守護風景的人
向東隅,入海灣。又一個假期,李夢龍背起行囊,來到了祖國大陸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成山頭。在去往“天盡頭”的行程中間,他專門再次登上了劉公島。
不同于幼時淺顯的觀光,作為海防步兵分隊指揮專業學員,這一次上島,李夢龍屢屢駐足。這座小島如同一葉歷史之舟,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文化和精神。佇立鄧世昌雕像前,懷著對先烈的敬仰,他沉默良久,思緒也隨著翻滾的海濤飄向歷史的深處。
置身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李夢龍被“中國構筑近代海防史實展”吸引。“歷史讓人警醒,我們必須要居安思危?!睂W習結束走出博物院,李夢龍腦海中反復想象著甲午海戰的畫面,每邁一步,都能感覺自己肩上使命和職責更重了一分。
在島上,李夢龍還遇到了駐島的巡邏官兵。營區大門上,“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幾個字在夕陽下格外耀眼。眺望官兵身后蔚藍的海岸線,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為國守防的理想。
向西南,上高原。Z265次列車緩緩駛進藏區,李夢龍和車上的游客一同驚嘆于邊疆的美景。
上一個假期,李夢龍再次啟程,行走青藏線?!爱斂吹阶o路員向列車的方向敬禮時,我立刻回以注目禮。”李夢龍說,護路員們守護高原“天路”的初心,和邊防官兵守護邊防線是一樣的。
在去日喀則的路上,李夢龍遇到了一位駐守阿里地區12年的退伍老兵。帶著敬意與好奇,他和這位老班長聊了起來。
“班長,你們當時怎么訓練?住宿環境怎么樣?通水通電了嗎?……”李夢龍拋出一連串問題。
看著面前這位活力滿滿的小伙子,老兵笑了笑,向他講起了自己艱苦卻難忘的邊疆歲月?!澳莻€地方,長期以來只有部隊官兵駐守,是典型的無人區,經常會看到飛沙走石。遇上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在嚴寒中露天而宿,只能靠壓縮餅干充饑……”
李夢龍聽著,想著??粗习嚅L飽經風霜的臉,他突然明白,戍守邊疆不是壯志豪情那么簡單,而是真正的奉獻與堅守。
“高聳的雪山讓我對邊防更多了一分敬畏,日喀則那如棉被蓋于山脊線上的冰川、碧藍清透的羊卓雍措,讓人仿佛置身夢境。遇見美好,守護美好,我要做的就是苦練本領,讓青春在邊海防線上閃光?!边呹P行一路走來,李夢龍這樣說。
眺望——熱愛讓夢想抵達
大三學年期末考試結束,李夢龍迎來最開心的一個暑假。今年,他被分到有著“鋼七連”之稱的榮譽連隊實習。
“雖然還沒從軍校畢業,但是來到這里成為邊防官兵的一員,我感覺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一步?!崩顗酏堧y掩興奮。與官兵同訓共駐,他真切體會到守防生活的細節。
初到連隊,李夢龍就被榮譽室里的一面面戰旗和一塊塊獎牌所震撼。認真讀著戰斗英雄們的家信,字里行間展露出的英勇無畏和犧牲精神令他紅了眼眶。
第二次巡邏時,期待萬分的李夢龍終于被賦予了描紅界碑的任務。深一腳、淺一腳,行過崎嶇泥濘的山路,他抵達了心心念念的界碑。拿起筆,依著筆順細致地一點點涂上飽滿的紅色,完成的那一刻,李夢龍感覺到眼前整個畫面都亮了。
“我手寫我心,簡單的筆畫,承載著邊防官兵對祖國、對人民清澈的愛。”李夢龍說。
作為一名實習排長,來到向往的邊防連隊,李夢龍吃了不少苦頭。但在和同班戰友交流時,談及以后的規劃,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想守在這里,能多“干”一年是一年。
聽了戰友的想法,李夢龍也分享了他行走邊關海島的經歷。他把自己在各地拍攝過的照片拿給大家看,并講述了畫面背后的故事。大家聽得很動容,李夢龍也為連隊每一名官兵都留下了影像。
“戰斗精神在‘鋼七連’體現得淋漓盡致?!睂嵙暺陂g,李夢龍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點。
和班長一同巡邏時,李夢龍遠遠看到,在連隊背靠的山頂上有一座 “上甘嶺主峰”石碑。從軍11年的班長趙興沒等他發問,便說道:“40多年前保衛邊疆的戰斗,‘鋼七連’潛伏貓耳洞七晝夜,一舉收復失地。后來人們稱這場戰斗是‘80年代的上甘嶺戰役’,并立下這樣一塊紀念石碑?!?/p>
走進那座山上的貓耳洞,巖壁上醒目的紅色標語,無不訴說著當年前輩們在此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他們化身軀為壁壘,阻擋了敵人的入侵,生動展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
“我再多拍點在這里的照片!”夜晚,沿著巡邏路返回,李夢龍拿起了相機記錄。月光灑落在邊防小路,他的熱愛也灑落在那里。
很快,李夢龍和陸軍邊海防學院的戰友們就要結束實習,返回校園。“走近邊防,聆聽邊防官兵們的故事,對我以后崗位任職有很大幫助,我會帶著寶貴的經驗繼續努力下去。”展望一年后的畢業時刻,李夢龍滿懷信心地說。
初心不改,步履不停,邊海防學子用腳步踐行著自己的選擇。心懷夢想,所有的向往終會抵達。
圖①:陸軍邊海防學院學員李夢龍利用假期來到西藏日喀則,在海拔5020米的卡若拉冰川前留念。 圖②:暑期實習代職期間,學員李夢龍執行邊防巡邏任務,為界碑描紅。 圖片由本人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