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的田地家產窮僻,經濟薄弱,后代仍能出21位皇帝,有何隱情?
#古籍里的歷史#這個問題很新穎,時間跨度也很大,因此想要一概而回答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分成幾個問題,通過對這些小問題的解答,來明晰、整理出最終答案。
一、蕭何是怎么崛起的?
蕭何的崛起之路有多個細節。
(資料圖片)
1、蕭何擅長文吏的差事,精于斷案獄令之事,因學習第一被秦高官提拔。
按理來說,作為一名小吏,其一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為官,哪怕是用非法手段也要進入,更何況是成績第一名。可是,面對高官的橄欖枝,蕭何卻拒絕了。
這是蕭何崛起之路的第一個細節,他意識到了秦朝所出現的問題,他敢于克制誘惑,謀定而動,僅這份毅力就超過了無數人。
2、劉邦為泗水亭長時,奉命送刑徒去咸陽修皇陵,蕭何大力贊助,即:“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后來劉邦造反后,蕭何又甘愿充當此人的下屬,絲毫沒有對于地痞流氓的鄙視以及刀筆吏的自尊。
作為連縣令都尊重的技術人才,他卻百般幫助一個不入流的流氓亭長,這證明了蕭何所獨到的眼光,知道劉邦此人不凡,這份眼力絕對遠超尋常人。
3、進入咸陽后,“諸將皆爭走金帛財務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在大勝和財富面前,即使如劉邦都沉迷于其中,僅蕭何一人十分清醒。
他抓住了秦朝財富的要害,將所有的法律和地圖文書全部收集。
憑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這份意志力,他也遠超一般人。后來也是這些地圖和法律文書的幫助下,劉邦才能如同開了“全圖掛”一般隨便打項羽,一直不缺少人口和后勤糧草。
4、漢朝建立以后,蕭何被尊為功臣之首,漢初三杰之一,而且還是宰相之尊。
但是,蕭何卻始終謹言慎行,不敢絲毫逾越。甚至,為了打消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他貪污受賄,以百姓的罵名,來換得劉邦對他的安心。
但其實據《資治通鑒》記載:何置田宅,必居窮僻處。可以看出,蕭何田地家產窮僻,家財基礎薄弱。
只是通過上文蕭何的四個細節,我們也不難看到,從眼光到意志力,到恐怖的管理能力,以及最后的政治思想覺悟,確保他一直是劉邦心目中最大的功臣,成為漢時最牛的名相之一。
因此,蕭何雖然沒留下太多家財,但能夠留給后人的財富依舊不少。
例如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對人一律平等的態度,能夠克制欲望、保持冷靜的玲瓏心,還要有知足之心,時刻保持謹慎態度。
這些東西都能夠作為家風傳給后人,幫助他的后人一路順風。
那么問題來了,蕭何的后人過得怎么樣呢?
二、蕭何與蘭陵蕭氏
關于蕭何的后人,宋代歐陽修、宋祁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敘蕭氏來源有記載。
即:“漢有丞相文終侯何,二子:遺則。則生彪,字伯文,諫議大夫、侍中,以事始徙蘭陵丞縣。生章,公府緣。章生仰,字惠高生皓。皓生望之,御史大夫,徙杜陵。生育,光祿大夫。生紹,御史中丞,復還蘭陵。生因光祿勛。閎生闡,濟陰太守。闡生冰,吳那太守。冰生苞,后漢中山相。生周,博士。周生(生僻字打不出)…生逵,州從事。逵生休,孝廉。休生豹,廣陵郡丞。豹生裔,太中大夫。裔生整,字公齊,晉準南令,過江居南蘭陵武進之東城里。
些內容看起來非常的簡潔明了,似乎講清楚了蕭何后人的脈絡。然而,歷史關于蕭何的后人有很大的爭議,其主要討論部分就是蕭望之、蕭整這兩個人。
蕭望之是東漢非常有名的大臣,他在漢宣帝時期,曾與霍光分庭抗禮,而且還曾建議和親烏孫、善待匈奴呼韓邪單于。
——在漢元帝時期,又以前將軍光祿勛,領尚書事輔佐朝政,甚受尊重。可以說,他是蕭何在漢朝子孫中表現最為耀眼的一人。
然而,在《漢書蕭望之傳》中,卻并沒有記載他和蕭何同族。
要知道,如果他們是同族,出現了兩大名相,那是蕭族最榮耀的事情,可史料卻并沒有這樣記載,可見二者的關系恐怕沒有那么親近。
因此,關于蕭望之是不是蕭何的七世孫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議。
不過,蕭何是豐沛人,據《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的記載,從蕭邑遷移到豐沛的時間大概是戰國末期。
而蕭望之是東海蘭陵人,據《南齊書·高帝本紀》中“蕭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東海蘭陵縣中都鄉中都里”的記載,蕭氏早在漢代就已經遷移至此。
經蕭望之,又有一支由蘭陵遷往京兆杜陵。所以也有學者認為,他們倆可能分別代表著蕭族在后世的兩個分支。
總而言之,蕭何與蕭望之的關系存疑。
——緊接著就是蕭整,蕭整這個人的歷史地位也很重要。
在東晉時期,經歷了八王之亂,北方民不聊生,大量大家族迫不得已南遷,其中蕭氏也跟隨大部隊來到南方,居住在晉陵武進縣之東城里。
雖說和諸多大家族居住在一個地方,但不少學者認為,蕭氏當時是一個寒門。原因很簡單,因為作為家族的首領,蕭整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淮陰令,并沒有什么顯赫的身份。
不過,就是從此人開始,蘭陵蕭氏一步步崛起,乃至于開創王朝......
然而,蕭何的子孫演繹到這一段的時候,又引起了很大的討論。后來的南齊和南梁西梁都自稱為淮陰令蕭整的后人,因此稱自己為蘭陵蕭氏之后,追奉先祖為蕭何。
然而,關于蘭陵蕭氏的世系演化,在唐朝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尤其是唐朝的顏師古。
他在《漢書注》中說:“近代譜牒妄相托附,乃云望之蕭何之后,追次昭穆,流學者共祖述焉。但卿侯漢室宗臣,功高位重,子孫胤緒,具詳表傳。長倩(蕭望之字) 達學,名節并隆,博覽古今,能言其祖。市朝未變,年載非遙,長老所傳,耳目相接,若其實承何后,史傳寧得弗詳?”
也就是說,以顏師古為代表的唐朝人其實很懷疑這段記載,認為在蕭整之后的傳承經過了修改。
結合這些內容可知,蕭何的后代傳承其實已經出現了一些爭議,其中,蕭子望是否為他的后人值得懷疑,蕭整之后所謂蘭陵蕭氏的傳承人也值得懷疑。
帶著這些疑惑,我們再來討論蕭何以及蘭陵蕭氏蕭整的后人發展。
三、蘭陵蕭氏與南齊、南梁、西梁
蘭陵蕭氏在蕭整的帶領下開啟了新的生活,然而,當時南下的世家大族都遠超過這個蕭氏,因此,蘭陵蕭氏也開始想方設法來壯大自己,希望能夠從寒門入高門。
——值得注意的是,蘭陵蕭氏雖然不是高門大姓,但歷史資料記載,他們經過了千里長途的舉族大遷徙,但依舊能夠保持其家族的完整性。
這一現象也在告訴我們:蘭陵蕭氏雖然是寒門,但其人力、物力、財力,甚至是武力,都遠超普通寒門。
正因為有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一面努力的與高門大姓攀親,一面不斷地尋找亂世中的優質股。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優質股”,這個人就是宋武帝劉裕。
如史書所記載的那般:蘭陵蕭氏發跡的契機是一個叫蕭文壽的女人,此人剛好是宋武帝劉裕的繼母,一向得到劉裕的敬重。
而我們也知道,宋武帝劉裕后來大殺四方,建立了劉宋王朝,是赫赫有名的開國皇帝。
借著這個機會,蕭文壽的弟弟蕭源之、侄兒蕭思話得到了飛黃騰達的機會;蕭道成的父親蕭承之也跟隨蕭思話轉戰南北,立有戰功,初步奠定了蘭陵蕭氏走向一流門閥的基礎。
其中,蕭思話任梁、南秦二州刺史,督二州軍事,率領蕭諱、蕭承之、蕭汪之、蕭坦等人平定梁州民亂,其功績被宋文帝“下之史官” ,載入史冊。
而蕭道成也隨父親蕭承之轉戰,在劉宋后期權臣起兵問闕、國君猜忌好殺的政局中,他平定叛亂,逐步登上了輔政大臣的地位,最后消滅所有的反對聲音,建立了南齊政權。
于是就有了“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字紹伯,姓蕭氏小諱斗將,漢相國蕭何二十四世孫也。”的記載。
至此,蕭何名義上的后人已經成為了皇帝,而南齊一共歷經23年,共有7位皇帝。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南齊皇族同事操戈十分嚴重,例如蕭道成的侄子蕭鸞就幾乎屠滅了蕭道成和蕭賾(zé)的后裔子孫。
南齊政權快速走向衰落,很快就崛起了新的取代者——這個取代者就是著名的梁武帝蕭衍。
根據史料記載,梁武帝蕭衍的父親蕭順之也是軍人出身。
南齊末年的政局內憂外患,蕭衍積累軍功至雍州刺史,起兵奪取政權,建立梁朝,以蕭何的第25世孫自稱。
于是就有了“梁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姓蕭氏,與齊同承淮陰令整。整生皇高祖轄,位濟陰太守。轄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從事.副子生皇祖道賜,位南臺治書侍御史。道賜生皇考,諱順之,字文緯,于齊高帝為始族弟。”
南梁政權持續時間也相當短暫,只有55年時間,其中梁武帝一個人就占了45年,一共有8位皇帝,除梁武帝以外,剩下的十年由七位皇帝瓜分。
不過南梁政權也沒存在多久,從梁武帝漫長的主政時間能看出,這位年邁的老皇帝必定會出現大錯誤。
按照歷史后來的記載:梁武帝醞釀了侯景之亂,導致強大的南梁政權快速衰落,蘭陵蕭氏子孫遭到大規模屠殺,其發展也戛然而止,并且在隨后的歷史中逐漸走下坡路。
當然,畢竟歷經了兩個王朝,蘭陵蕭氏還是有足夠的底蘊,其中梁武帝的孫子昭明太子蕭統的第三子在西魏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西梁國。
——雖然只是西魏的藩屬國,但它還是歷經了三世共33年,后被隋文帝楊堅廢除。
到此為止,蕭何的后代已經出了21個皇帝,真可謂是歷史奇聞。
而且,在西梁滅亡后,西梁的后人依舊在隋唐時期“生根發芽”,例如隋煬帝娶了蕭統的裔孫為妃,這就是后來著名的蕭皇后。
在隋朝滅亡后,蕭皇后的弟弟蕭瑀又擔任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再后來,蕭氏又有九人出任唐朝宰相,宰相人數僅次于河東裴氏,在唐朝為一時之盛。
不過在唐朝結束,五代到來時,蘭陵蕭氏的后人就逐漸銷聲匿跡,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泯然眾人矣......
四、蕭何留給了子孫什么?
回到標題,蕭何不置田宅,為何后代能出21個皇帝?通過對以上內容的了解,其實我們已經大概知道原因了。
在第一點中,我們說出了蕭何,留給后人很多教訓,這些可以確保后人安享太平。
可是,想要靠著這些智慧,成就皇帝之榮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事實上,蕭何的正統子孫中其實表現的都不是特別突出,只有蕭望之這個存疑的后代,以及蕭整之后蘭陵蕭氏的三支皇族血脈。
再結合前文提到的血脈傳承存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蕭何留給子孫后代的,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是名氣。
因為蕭何在漢朝留下了太多的傳奇故事,因為蕭何得到漢高祖的大力推崇,因為蕭何是漢朝的第一賢相,所以只要姓蕭的人,都想向他靠攏,都想借助他的名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聲望。
這一點其實可以參考李唐王朝,明明唐高祖的李姓和老子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可人家偏偏尊老子為先祖,認為自己是道祖的直系后人。
同樣的,南齊和南梁這兩個王朝都是篡位出身,為了強調自身的合法性,就不得不借用名人來為自己的正統證明。
于是就有了讓后代歐陽修等人詬病的蘭陵蕭氏的傳承,以及《漢書》都沒有記載的蕭何的七世孫蕭望之。
綜上所述,為何蕭何的后代能出21個皇帝?
答案是,因為他是蕭何,只要他是蕭何,即使他的血脈已經斷了,也依舊會有無數姓肖的人追認他為祖宗。
——而這也是無數中國人求得身后之名的緣由,名一字,可助人為官,可助人稱帝,更可贏得萬世子孫連綿不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