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治理 網格治理 協同治理 南京溧水一體化推進高水平保護
(資料圖)
近五年,南京市溧水區環境空氣優良率從75.6%上升至80.0%,PM2.5年均濃度從43微克/立方米逐年下降至32.4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省、市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為100%,全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屏觀全域、一圖知全局”。走進南京市溧水區水務一體化智慧調度中心,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采治管建用”人機協同、提質增效的實操型平臺正高速運行。作為水務環境運行調度的“大腦”,平臺如今承擔著源水、制水、供水,污水收集、處理,城市水環境治理和大氣環境監測等四大板塊數據收集、輔助分析等職責,系統涵蓋486個視頻監測點,70個流量監測點,14處壓力監測點,實現了一整套全流程的數智化管控。
壓實主體責任、明確時間節點、劃定實施路徑,南京市溧水區致力開創城鄉供水“四同”發展新格局,打造城鄉供水一張網、管理一條線、收費一個價、運營一個主體、服務一個標準的全新供水格局;構建“源廠網河”一體治理新體系,按照城鎮污水相對集中處理為主、農村污水相對分散處理為輔的原則,創新打造主城區、集鎮建成區、農村社區全域覆蓋、統籌運作、城鄉一體的污水處理運營模式;創新農污“四位一體”協同治理新局面,明確全區698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統一專業化運維,建立完善以“主管部門”“運維主體”“鎮街”及“行政村”為主體的農污運維管理體系,建設“農污運維安全調度中心”和“管、養、修”職能各司其職的“一中心、三體系”工作機制,扎實推進農污協同、規范、系統、精細與綜合治理。截至目前,平均接戶率達88%,設施正常運行率達90%,污水治理率達100%。
一身綠白涂裝,頭頂幾種儀器,一輛大氣環境移動監測車行駛在南京市溧水區的街頭巷尾。看似平平無奇,車內卻裝有揮發性有機物飛行時間質譜分析儀、車載大氣采樣系統、車載五參數(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速)氣象站及便攜式VOCs檢測儀等設備。大氣走航監測車行進過程中,儀器迅速對所經過區域氣體成分進行定量分析,實時反映大氣中污染物質的變化。
“實現了污染問題精細化、管控方向靶向化、管控措施可評價的效果,極大地簡化了大氣污染摸排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監管執法效率和環境管理水平。”通過“污染畫像—掛圖作戰—持續減排”三步作戰方針,溧水區生態環境部門可以更全面、更快速鎖定重點污染及污染排放源頭區域,實現精準排查、精準打擊、精準治理,真正做到大氣環境保護源頭管控。
南京市溧水區的大氣治理查溯新征程開啟于2020年。為給大氣污染治理網格化監管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建立“測”“管”“罰”聯動的環境監管體系,溧水環境集團率先引進全市首輛水、氣污染走航監測車、道路積塵走航監測車、PM2.5在線源解析移動監測車,收集實時數據,實現精準溯源,全年完成走航近3萬公里,發現各類大氣環境問題點位500余處,交辦生態環境監督管理部門整改率達100%。
推動網格化污染聯防聯控。鍛造“技術運營+巡查養護”復合型專業隊伍,建立全區污水處理設施網格化運行管養工作模式,充分運用CCTV管道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設備,形成空地結合的立體化、網格化巡查體系。以24小時服務熱線結合“13530”搶修服務標準,即1分鐘接單、3分鐘出車、5分鐘信息對接、30分鐘到達現場,創新水務環境污染防治“四及時”——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理、及時記錄的處置機制,提升水務環境治理水平和運行質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國際實業(000159.SZ):擬以簡易程序定增募資不超3億元 投于磷酸鐵鋰儲能電池PACK集成生產線項目等
格隆匯8月22日丨國際實業(000159 SZ)公布2023年度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
阿里巴巴旗下大灣區基金完成20億港元募資,曾投Animoca Brands、Sandbox VR等
阿里巴巴旗下大灣區基金完成20億港元募資,曾投AnimocaBrands、SandboxV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