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堂”開到家門口,更多小區越來越“食”惠
【資料圖】
民以食為天,寶山區友誼路街道推進社區“小食堂”建設,引進惠民餐進社區服務,受到小區居民一致點贊。友誼路街道日前將寶鋼十一村作為試點,以家門口的“小飯桌”為居民幸?!笆场惫饧哟a賦能。據悉,月底前同濟公寓、寶山一村、寶城三村3個小區將作為試點陸續開放。
友誼路街道供圖
寶鋼十一村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滿足更多的居民生活日常需求,寶鋼十一村社區以黨建引領引進外部資源“佳琳餐飲”,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社區“小食堂”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性價比高且方便快捷的助餐服務。
為啟動惠民餐進社區服務,寶鋼十一村黨總支、居委會與佳琳餐飲就具體事項溝通協調,社區提供場地和環境設施的配備。方案確立后居委會第一時間在社區通、樓組群內發布消息:惠民餐進社區服務,將于8月14日起正式開始。一經發出居民們呼聲很高,紛紛留言點贊。
聞有米香,觀有菜色。寶鋼十一村社區36號長廊里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早餐8毛-3元不等,正餐人均10元不等,時令蔬菜、葷菜多樣化、營養例湯,在這里,總能找到讓你“欲罷不能”的那一味。
一些年長的阿姨、爺叔反映,一個人做飯做多了吃不完,往往會吃剩菜剩飯,既不可口又不營養,且夏天悶熱精力不行,也想不出那么多的菜品。還有的居民說道:我們還要幫子女帶孩子,自己可以克服隨便吃點,但孩子需要吃新鮮的,可口的,營養的。然而對于上班族,平時上班都很忙,辛苦了一天,下班還要買菜、做飯、吃完還要打掃,一套流程結束就已經很晚了。現在社區內就有便捷的餐飲服務,對他們來說省時、省力,真心便民、利民、惠民。所以說開在家門口的“小食堂”,在滿足味蕾需求的同時,也解決了社區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少”、上班族吃飯問題。
佳琳餐飲從采買、清洗、烹飪、清潔、餐前留樣、垃圾回收等都按照標準流程,確保每一頓飯菜新鮮健康。營養的搭配、顏色的搭配、口味的咸淡、品種的多樣化讓大家從中享受健康營養的家常味。
接下來,友誼路街道將針對居民就餐實際需求,以社區食堂為輻射點,不斷推動“家門口”助餐體系建設,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不斷探索社區助餐長效機制,逐步構建“1+3+6N”運營模式,讓“小飯桌”服務“大民生”的同時,不斷提高和滿足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和生活需求,進一步為居民的幸?!凹哟a”。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