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拍得完美的愛因斯坦環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最近美國國家航天局的韋伯望遠鏡在太空中拍到奇怪的照片,只見天體周圍環繞一圈光環,形狀呈現出近乎完美的圓形。 而中間的天體泛著淡藍色的美麗微光,整體看起來非常像是一顆眼睛,這就是愛因斯坦環。
【資料圖】
愛因斯坦環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發現它又有何意義?讓我們從頭說起。
韋伯望遠鏡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合作研制的大型太空望遠鏡,它是迄今為止發射的最大、最復雜和最具有野心的天文觀測設備之一。 韋伯望遠鏡的主要特點是其巨大的主鏡和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它的主鏡直徑為米,由18塊六邊形的鏡片組成,每個鏡片都有米的直徑,鏡片之間的接縫可以調整,以便在不同波長的光線下獲得更高的分辨率。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韋伯傳回的圖片質量遠高于哈勃。
此外,韋伯望遠鏡可以觀測的波長范圍為微米到28微米,其中包括可見光和近紅外線波段(微米到微米)以及遠紅外線波段(微米到28微米)。 韋伯望遠鏡的主要觀測波段是紅外線波段,因為紅外線能夠透過塵埃云層,觀測到更遙遠、更冷和更暗的天體。 紅外線波段的觀測還可以揭示宇宙中的一些關鍵過程,例如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行星的形成和分布、恒星的生命周期、黑洞的性質等。而正是因此, 韋伯能夠拍到距離地球120億光年外最完美的愛因斯坦環。
韋伯發現的 愛因斯坦環位于名為SPT-S 的星系,我們簡稱數字星系。 圓環中心的光點實際上是數字星系的光,而周圍環狀光線則來自于被數字星系擋住的光線。
事實上,這并不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愛因斯坦環。 早在1979年,天文觀測團隊就在著名的雙重引力透鏡天體Q0957+561中首次發現了愛因斯坦環。 他們觀測到了兩個非常亮的成像點,分別對應于源天體的兩個圖像,以及一個非常明顯的環狀結構,對應于愛因斯坦環。到1990年,人類就已經發現了 6例愛因斯坦環,到現在,這個數據已經突破了100。那么愛因斯坦環到底是什么呢?
要說清楚愛因斯坦環是什么,那就必須提到引力透鏡效應。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時空在大質量天體周圍會被彎曲,因此當光線穿過大質量天體時,光線的傳播路徑會發生偏折,而且不同波長的光線受到的偏折角度也不同,觀測者可能看到一個或多個像,這就是引力透鏡效應。 其中大質量天體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力透鏡。
當光源、大質量天體和觀測者處于一條直線上時,光線傳輸路徑會形成一個環形,在觀測者的位置上就會出現一個環形的影像,這就是愛因斯坦環的形成。 愛因斯坦環的形狀和大小取決于大質量天體的質量和位置,以及光源和觀測者的位置,因此觀測到的愛因斯坦環也是非常罕見和難以捕捉的。愛因斯坦環不僅本身在宇宙中很難觀測到,而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重要意義。
愛因斯坦環對天文學的意義在于,它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新的觀測和驗證宇宙引力理論的方法。 通過觀測愛因斯坦環,人們可以驗證和完善廣義相對論,也可以推斷引起引力透鏡效應的天體的質量、位置和分布等關鍵參數,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形成、演化和結構。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它 可以證明時空可以彎曲、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確存在。
產生愛因斯坦環,或者說產生引力透鏡效應的前提,就是必須存在一個大質量天體。這個大質量天體可以是擁有巨型黑洞的星系、也可能是非重子暗物質等。事實上,早在2006年,哈勃就通過觀測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
2006年8月21日,哈勃和錢德拉空間望遠鏡公布了星系團1E0657-56的綜合圖像,也被稱作“子彈星系團”或“史上最強引力透鏡”。 該星系團位于船底座,距離地球約億光年,由兩個大的星系團碰撞后合并形成。該圖像清晰地顯示了由碰撞形成的紅色高溫氣體(普通物質),以及分離得更遠一些的暗物質(藍色區域)。這個現象是因為普通物質(重子物質)存在有相互作用力,這會起到一定的阻滯作用。而暗物質(非重子物質)則沒有,因此它們散得更開。這也是 人類首次發現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而這很可能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暗物質是一種在宇宙中廣泛存在但難以直接探測的物質。 根據宇宙學觀測和理論推測,暗物質不受電磁相互作用,因此無法通過電磁波輻射來探測。
暗物質在宇宙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是解釋宇宙學觀測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 它的存在可以解釋宇宙學中的許多問題,如星系旋轉曲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系團的形成和演化等。此外,暗物質還可能作為宇宙初期結構形成的種子,促進了宇宙結構的形成和演化。
據天文物理學家推測, 我們已經了解清楚的亮物質還不足宇宙的5%,而暗物質卻占了宇宙的%,而另外的%則屬于更神秘的暗能量。
暗能量被認為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之一。1998年,科學家們通過觀測超新星爆炸的光譜,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加速,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宇宙學中的重大突破之一。 根據宇宙學模型,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重要因素,其作用類似于引力,但是相反的方向。 它的存在可以解釋宇宙學中的一些問題,如宇宙學常數問題和宇宙學奇點問題等。
暗物質和暗能量加起來超過了宇宙總體的95%,如果我們能將這95%了解透徹并加以利用,那么星際航行,甚至時空旅行都將成為可能,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實上,我國已經開始了相關方面的研究。 2010年,我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四川 錦屏地下實驗室投入使用。目前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等暗物質研究團隊已經進駐,開始了對暗物質的研究。 此外世界各國也都不落后,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也相繼建立了地下實驗室,大家都在爭取早日發現并掌握暗物質。
相關物理學家表示,暗物質和暗能量就像以前的電一樣。在人類剛剛掌握電時,根本無法想象后來出現的電腦、電視。一旦掌握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整個世界的格局都將改變。
愛因斯坦環作為一種重要的天文現象,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引力和相對論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宇宙的結構和演化。 通過對愛因斯坦環的觀測和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有趣和重要的現象,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和模型,如暗物質、暗能量等,這些都對宇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觀測手段的不斷完善,我們可能逐漸了解和掌握暗物質和暗能量,那時我們回頭再看愛因斯坦環,就會像有了飛機再看鳥兒的飛行一樣。
最后,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宜賓市林長制督查組來珙督查林長制工作—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
(吳平華楊清其)1日,宜賓市林長制第六督查組一行來珙縣督查林長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