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為現代農業裝上“智慧大腦”
(相關資料圖)
(楊夢逸 袁啟芳)走進重慶巴南區石灘鎮方斗村,田間地頭金黃遍野,三輛小型收割機正穿梭在稻田里來回工作,切割、脫粒、粉碎稻稈一氣呵成,不到十分鐘,便完成了一畝稻田的收割。
“通過這個平臺下單,幾分鐘就有回復,第二天就有收割機調度過來,把全村的稻谷都收割了。”方斗村黨委書記王世芬算了一筆賬,以前收割一畝地需要170元左右,現在通過平臺下單只要120元。
王世芬使用的正是9月5日亮相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的“耘間·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耘間平臺”)。該平臺由巴南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研發打造,定位為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綜合服務賦能平臺、全數字連通平臺、全要素聚合平臺。
據介紹,村民在耘間平臺發布農事服務需求信息后,平臺根據距離、服務質量等因素智能推薦鄰近的服務組織進行對接,完成線上接單、線下服務、平臺監督的全過程服務,整個流程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
除了發布農機需求外,耘間平臺還可以為農戶提供“整地、起壟、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農業機械化一條龍服務。
近年來,巴南區圍繞“三農”領域需求、場景、改革“三張清單”積極謀劃農業產業鏈數字化應用,開發建設耘間平臺,逐步形成品種培育、農事、農資、農機、加工、冷鏈、品牌、交易、營銷、電商、直播、科技、金融等數百項全方位數字化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及多元農業主體提供便捷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巴南區以中國農業大學為智庫,匯聚10余家國內領先的農業數字化企業,建成了重慶市首個農業數字科技創新基地,初步形成了農業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未來,該區將圍繞生產、營銷、服務等場景陸續上線多項服務,為農業行業主體提供更多便利,打造能級更高、功能更強、輻射更廣的“耘生態”。(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