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廣州“市花”如何活化打造新品牌?專家們暢談“花心思”
8月22日,恰逢七夕佳節,在這個浪漫的日子里,首屆“千年花城·素馨花”專家論壇在廣東勝利賓館舉行,與會專家和現場嘉賓及市民共同奉獻了一場關于“千年花城”、關于非遺“素馨花傳說”傳承的精彩對話和文化盛宴;同時,“非遺素馨花文化館”在勝利賓館正式揭牌。
“花城”廣州與素馨花的故事
廣州素有“花城”之美譽,同時,廣州是“千年商都”、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早在2000多年前,廣州就是花卉集中的產地。
(資料圖片)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嶺南地區,曾經只要說到“花”,就是指素馨花。它也是廣州曾經的“市花”。如今,“素馨花傳說”已被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個在廣州流傳了千年的美麗傳說,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
廣州“花城”這塊金字招牌是如何形成的?“千年花城”的淵源又是什么?如何做大做活這塊金字招牌以及傳承非遺“素馨花傳說”文化?在首屆“千年花城·素馨花”論壇上,與會專家和現場嘉賓共同給出了解讀和展望。
專家認為,廣州被稱為“花城”,一是與廣府人自古以來就熱愛花的傳統有關;二是受素馨花產業興盛的影響;三是由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演變出來的年宵花市。宋代時,素馨花曾一度繁盛無比,成為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素馨花田也成為廣州特色景觀之一,這是廣州“千年花城”的由來之一。
廣州正式的花市源于哪里呢?目前,普遍認為廣州花市起源于“花渡頭”。這個“花渡頭”,是從素馨花的種植地“花田”走到買方市場的五仙門(今廣州市海珠廣場西側藝景園)的水路樞紐和必經之地,五仙門對岸河南的碼頭因此得名為“花渡頭”,現在海珠區曉港公園內還留存一塊“花洲古渡”牌坊。其買賣的形成,可追溯到宋朝,成熟則在明朝。
煥新“千年花城”,傳承好非遺文化
此次在勝利賓館開館的“非遺素馨花文化館”,全面展示了有關素馨花的由來、興盛、習俗、相關傳說,以及花道、茶道、香道等內容,提供給游客和市民沉浸式體驗廣州“千年花城”素馨花文化待客之道,讓市民了解素馨花非遺文化,了解“千年花城”的由來。
體驗之余,如何通過素馨花拓展“千年花城”品牌?“素馨花非遺傳承人”龍智敏認為:“必須讓素馨花‘活起來’。我們開展過評選素馨佳人、放素馨花燈等活動,社會反響非常好;用素馨花制香、制茶、素馨燈、素馨頭飾、素馨繡、花饌等也都在研制中。這些活動既有利于傳承非遺文化,也對‘千年花城’這個品牌以及文旅起到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素馨花非遺項目要想真真正正落地,不能僅僅只是掛一個牌,我們希望多做一些課堂。”勝利賓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閻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賓館將會為游客提供一些傳統活動體驗服務,希望通過賓館這個平臺,把素馨花非遺的傳統手藝傳承下去,進一步擦亮廣州的非遺品牌。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春煒 實習生 黃明圓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棟賢
校對 | 馬曼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