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打好抗旱“組合拳” 多措并舉保秋收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房惠玲
通訊員 陳凱年 李金業 王潤
進入7月以來,涼州區氣候持續干旱,有效降水偏少,上游河流來水減少,黃羊、雜木、金塔、西營灌區不同程度出現旱情。
(資料圖)
統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8月8日,涼州區降水量為76.8毫米,比去年同期少55%,比歷年同期少26%,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四條山水河累計來水量2.91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7404萬立方米,減幅20%,比往年平均減少1.85億立方米,減幅39%。為全力做好抗旱減災工作,涼州區各部門聯動,打出抗旱“組合拳”,多措并舉保供水。
管好用好有限水資源
連日來,涼州區水利管理處根據旱情和來水情況,適時調整灌溉輪次,推行淺灌、薄灌節水措施,適當拉長灌溉周期,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嚴禁擅自提高水價標準、“搭車”收費等現象發生。嚴格水權使用審批程序,落實“配水到戶,計量到戶,記賬到戶”措施,分階段開展用水審計,落實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堅決杜絕亂用水權、超用水權現象發生。
“針對目前的旱情,我們加大與省電投、大容公司的溝通銜接,按‘電調服從水調’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水庫的水資源,恒定下泄流量,有效緩解旱情。用足用活水資源,科學抗旱,主動抗旱,充分發揮灌渠委員會、干渠委員會、支渠委員會的職能作用,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灌水工作。嚴格落實‘三七、二八’淺澆薄灌節水措施,有效緩解旱情。我們還派專人24小時跟水作業,確保行水安全。”涼州區雜木河水利管理處水利股股長羅文飛說。
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涼州區水務局優先保證群眾生活用水,加強人飲管網巡查力度,杜絕人飲水灌溉菜地,保證下游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及時通知農戶儲水避免斷流后飲水困難。
水利工程防旱保灌穩供水
水利工程能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在防汛抗旱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據了解,涼州區調蓄水池工程項目分為涼州區西營五干片區調蓄水池工程、涼州區調蓄工程兩個子項目。現已在西營、雜木、黃羊灌區新建調蓄水池13座,總容積1998.82萬立方米;建設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小沙河、海藏河輸水工程6項,總長63.3公里,與灌區現有水利設施構建形成以水庫為中心、渠系為脈絡、調蓄水池為節點、受益村組(企業)為終端的“四河十三池”水系連通網,打造了水資源優化調配的“涼州水網”。
涼州區西營水管處副處長王伯元介紹:“西營五干片區調蓄水池工程自2022年4月30日完工試蓄水以來,通過集蓄雨洪資源,系統調配年內、年際和區域來水用水,實現豐蓄枯用,尤其是在今年的抗旱保糧工作中,有效緩解了豐樂鎮6個村組以及五和鎮勝利村水資源短缺和時空來水不均的矛盾。”
涼州區用足用好水系連通工程,各河水灌區之間統籌兼顧,在干旱少雨、來水嚴重分布不均條件下,充分運用水系連通工程從西營向金塔、金塔向雜木、雜木向黃羊實現跨灌區聯合調度,解決河水灌區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上游來水少出現的缺灌或遲灌問題。
多措并舉抗旱減災保秋收
在涼州區新華鎮夾河村玉米地頭,涼州區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及鎮村干部查看了解農作物受旱情況,精準統計莊稼旱情,指導開展抗旱保收工作。
涼州區新華鎮政府副鎮長王國軍說:“高溫天氣造成全鎮16000多畝玉米不同程度受災。我們積極采取抗旱減災措施,抽調干部組成工作專班,開展跟水作業,維護用水秩序,推廣節水措施。截至目前,向農戶發放抗旱藥劑2100公斤,向群眾發放抗旱減災宣傳資料3000余份,并積極協調對接農業保險理賠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災情損失。”
涼州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趙榮山表示,針對當前旱災,涼州區應急局召開抗旱減災系列會議,會同相關部門分析預判旱情形勢并成立4個抗旱減災工作督查指導組,深入鎮村指導落實抗旱措施,積極做好抗旱應急準備工作,開展抗旱減災指導和災情統計核查工作。接下來,將持續關注旱情,并加強旱情的監測預警,進一步完善抗旱減災措施,做好災情統計報送,為申請救災資金和年底冬春救助資金奠定堅實的基礎,盡最大力量彌補群眾旱災損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