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燙手”? 8家上市公司“組團避嫌” 監管加碼助推行業風險化解
近日,“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出現違約甚至爆雷”、“有投資者買的五礦信托、光大信托等信托產品也通知停兌”等消息發酵,購買信托公司產品的上市公司和自然投資人擔憂加劇。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稱,自身并未購買信托產品或中融信托旗下產品。一時間,信托成了“燙手山芋”。
不過,國泰君安研究團隊8月13日晚間發布研報稱,信托當前并不存在行業性兌付危機,兌付壓力僅為個案。同時,也有上市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已經按期收到此前購買的中融信托產品的本金及利息。
(相關資料圖)
8家上市公司“組團避嫌”
8月14日,鴻富瀚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公司使用暫時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理財的產品中不涉及中融信托的產品。
無獨有偶,同一天,科遠智慧在該平臺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持有“中植系”、中融信托相關理財產品。公司曾經于2019年至2022年年初購買過中融相關信托類產品,期限一般不超過6個月,而且公司都履行了充分的信披程序。目前這些產品都已全部到期,安全贖回,沒有發生任何風險。
塔牌集團也在該平臺上表示,公司購買的中融信托的信托產品均為封閉運作的信托計劃產品或凈值化的標品信托產品,并非“非標資金池”產品。這些信托產品的信托財產相互獨立,每個信托產品有獨立的募集賬戶和托管賬戶,每個托管賬戶的資金相互獨立,相互隔離,某一信托產品的信托財產受損失不會危及其它信托產品的信托財產;同時委托人(投資者)的信托財產與受托機構(信托公司)的固有財產亦相互獨立,相互隔離,受托機構自身的財務狀況不會影響委托人的信托財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8月14日這一天,已有8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上稱自身并沒有購買信托或中融信托旗下產品。
信托“爆雷”風波發酵
上市公司“組團避嫌”,主要源于近日信托業愈演愈烈的“爆雷”風波。
8月11日,“中植系爆雷引發中融信托今天也停兌了”、“有投資者買的五礦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產品通知停兌”等消息在業內傳開,引發市場關注。
當日晚間,五礦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不約而同發布了辟謠公告。光大信托公告稱,公司管理的信托產品運營正常;五礦信托表示,公司監測到“五礦信托產品停兌”的相關不實言論,已就不實言論采取法律手段;中航信托更是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針對近日互聯網造謠者發布的有關公司的不實信息,公司高度重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中航信托運行一切正常。
事實上,去年以來,在經濟承壓、轉型加速背景下,信托業尤其是房地產信托領域的風險確實加快暴露。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透露,就用益信托監測到的今年一季度信托違約事件來看,房地產信托違約位居首位,存量房地產信托的風險仍在釋放中。
不過,8月13日晚間,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從其長期跟蹤的信息和數據來看,信托當前并不存在行業性兌付危機,兌付壓力僅為個案。
8月14日,雙成藥業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今年1月份認購的3000萬中融信托產品,于2023年7月10日按合同約定收到本金及利息。
監管加碼助推行業風險化解
近年來,信托業的風險化解持續進行,監管也多次強調要加快風險化解的進程。
在今年2月召開的2023年信托業監管會議上,監管人士表示,將持續督促信托公司加強資產估值管理,提高風險資產處置的主動性和及時性;鼓勵信托公司強化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積極探索靈活創新風險資產的處置方式,推動信托公司穩步參與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
從公開信息來看,今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的重大風險化解展現新進展。
比如,今年以來,四川信托牽頭重組方已初步明確;建元信托借助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信保基金”)進行市場化風險處置,并在5月啟動兌付;華融信托完成股權重組,信?;鸾邮秩A融信托原股東76.79%的股權。
另外,信托公司2022年報顯示,多家信托公司正在通過自主處置,或與信?;?、專業不良資產處置機構等合作處置化解項目風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強化5G建設應用,江蘇電信數智力賦能全省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電信江蘇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電信)作為江蘇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