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做足鄉村賽事“文章” “加出”村產融合發展“新動能”
8月13日,貴州榕江美食足球友誼賽(第一季)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開賽。入場時,各地的參賽美食隊分別展示當地美食,賽事的吶喊、文化的展示、美食的碰撞……自5月13日揭幕戰打響以來,“村超”作為“現象級”的體育賽事此次又有了新玩法。近幾年,隨著貴州“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各地都在陸續開展各類鄉村賽事、活動,致力在鄉村多產業融合發展中跑出“加速度”,注入“新動能”。
聚焦鄉村賽事這篇“文章”,各地又該如何把村產融合發展加出“新動能”。找準發展“坐標”,用好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加法”,打出賽事品牌效應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對此,各地各部門都在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在借鑒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前行。
早在2022年,襄陽市保康縣堯治河村成功舉辦湖北省首個“村馬”。今年6月,保康堯治河自行車挑戰賽激情開賽,300名自行車愛好者在蜿蜒的山路間騎行比拼;7月,第二屆夏季馬拉松比賽舉行,參賽選手來自全國14個省和3個直轄市,參賽規模接近2000人;8月,千人摜蛋全國邀請賽圓滿收官,來自北京、江蘇、重慶等多個省份及地區的選手們斗智斗勇、激烈對決……作為一個山區小村,探索“體育賽事+鄉村旅游+傳統文化+全民健身”等多元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生動演繹。
(資料圖片)
找準發展“坐標”,選好鄉村賽事“文章”。要立足資源稟賦,緊抓特色優勢,深挖文化潛能,把特色展示出來,把優勢發揮出來,定好“賽道”,選好“文章”。保康堯治河村充分利用地處十堰、神農架和襄陽交界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1600多米,年平均氣溫16.7℃,森林覆蓋率達92%,“夏季清涼”“全年富氧”的生態環境優勢,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生態公園、全省黨員干部培訓基地、中小學生研學營地的金字招牌等獨特優勢,開展夏季山地馬拉松比賽、各類研學活動、攝影創作大賽、山地自行車賽事等,探索以旅游與體育、研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獨特路徑,著力打造既符合本村自然、人文、地理實際又獨具魅力的新賽事。
用好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加法”,寫好鄉村賽事“文章”。一場賽事或許就是一條產業主線,將體育、文旅、農業、研學、產品銷售等串連起來,激發“文旅農體”等融合發展的不竭動力。堯治河村今年的山地馬拉松、自行車騎行等賽事沿線囊括了堯帝神峽、三界洞天、農耕博物館等景觀,賽事激情似火,美景也是一覽無余,是開展賽事也是景點宣傳。以游論游已成為過去,把旅游融入賽事,以賽事宣傳旅游,走“旅游+體育”“運動+文化”“康養+旅游”“黨建+旅游”“研學+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路子既要橫向推進也要縱向發展。賽事讓鄉村“熱鬧起來”,我們也必須要看到以賽促產、以賽促銷的大好機遇,把“土特產”銷出去。把文化工藝品推出去,把多產業多領域“串珠成鏈”,鄉村賽事帶動下的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必將助力農村建設更美好繁榮。
打出“村+”特色品牌效益,做足鄉村賽事“文章”。要認識到打出“村+”特色品牌效益,硬件是基礎,軟件是升華。要以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鄉村賽事等融合發展為方向,整合資源,塑形鑄魂,打造“流量”,形成“留量”;展現賽事風采,釋放文化力量。今年堯治河村以底蘊深厚的堯帝文化和“要苦先苦黨員,要死先死干部”的艱苦創業發展精神創作大型原創音舞詩畫劇《堯治河的神話》,掀起了文化旅游熱潮;黨建研學、研學旅行等各類研學活動此起彼伏,“堯治河中華詩詞湖北創作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襄陽市鄂港澳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輪番掛牌,堯治河村文化魅力在不斷的彰顯,“生態康養地、清涼堯治河”文化旅游品牌特色也在逐步形成。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未來可期。當下村級賽事的蓬勃發展讓更多人看到恢復鄉村活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廣闊空間。風好正是揚帆時,策馬揚鞭再奮蹄。從長遠看,無論是襄陽堯治河村還是其他地區對村級賽事的探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各地區各部門對村產融合發展模式的探索不會停止,鄉村賽事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魅力也會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玲(中共保康縣委辦公室 )
攝影:袁俊耀
責編:詹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