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司法廳主題教育聚焦司法為民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司法廳堅持把“踐行司法為民 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變化。
法治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相關資料圖)
8月3日,在新疆尉犁縣工業園區的新潤紡織品有限公司,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面對面為企業員工答疑解惑。
新疆茂榕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杰為企業員工解讀了民法典的“亮點”,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引導企業依法生產經營與規范管理,提高生產經營風險防控能力。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司法廳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護企、惠企、助企作用,組織全區律師行業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深化鞏固“萬所聯萬會”機制,為企業“治未病”“防病變”提供“個性化”法律服務,力爭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強心劑”,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發展。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全區196家律師事務所1192名律師為95家商會、1071家企業開展助企紓困解難活動。其間,開展法治宣傳601場,線上線下解答法律咨詢11700人次,提供法律建議3253條,審查合同6251件,審查公司規章制度645件,查找法律風險點1919個,出具法律意見1415份,解決問題1945件,參與調解案件800余件,為企業紓困解難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公證行業推出配套便民措施
“我外婆要做遺產繼承公證,可她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沒想到一個電話,公證員就上門服務了。”8月1日,家住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的市民賈先生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公證行業經過調研之后,為老、幼、病、殘等特殊群體開通公證法律服務“綠色通道”,推出“預約辦證”“上門辦證”“延伸服務”等配套便民措施,實行公證服務“周末不打烊”。
截至目前,各公證機構周末接待辦理公證130余件,提供錯時及延時服務200余次;針對老年人、病人、殘疾人等出行困難人群,提供“電話預約、上門服務”104次。
新疆司法廳聚焦企業和群眾關注的公證辦理“難、繁、慢”問題,印發《學歷、學位、駕駛證和納稅狀況四類公證事項“跨省通辦”服務指南》,明確與申辦公證事項有利害關系的申請人可向全區任一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學歷、學位、駕駛證和納稅狀況四類公證事項,不受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事實發生地等地域限制。
化解矛盾糾紛夯實治理基礎
8月初,在焉耆回族自治縣七個星鎮司法所,一起勞務糾紛在人民調解員和法官的聯合調解下順利化解。
據了解,在該鎮承包工程的杜某拖欠6名農民工工資共計兩萬余元,工程初期杜某承諾工錢按出工天數核算,但完工后杜某卻多次以各種借口拒絕結算工資。調解中,法官和人民調解員分別給當事人做工作,最終在他們的釋法說理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杜某當場支付了農民工工資兩萬余元。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新疆司法廳持續推動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網絡不斷完善,人民調解隊伍特別是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不斷發展,進一步推動構建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積極統籌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鑒定、法治宣傳等法律服務資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
新疆司法廳充分利用全區各地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遍布城鄉、分布廣泛的優勢,扎實推進“品牌調解室”建設,切實為群眾提供調解服務、化解難題。目前,全區專職人民調解員已從7078人增加至8316人,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高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成功率達99%以上。
新疆司法廳緊扣司法行政職能,深化全面依法治疆,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強化立法統籌協調,優化法律服務供給,多辦惠民生、解民憂的好事,推動了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本報記者 潘從武 本報通訊員 張蕾 王星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