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男生疑當“蛇頭”,誘騙4名未成年去緬北,家長發聲令人揪心
“成年人的善是復雜的善,孩子的惡是純粹的惡”。學生從小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資源,理應成為三觀端正的好學生,但仍會有一小部分“漏網之魚”,不愿走學習的道路,從而早早見識更多社會上的事情。
十幾歲的青少年,本就處于青春期的黃金期,對待各種事情都有著自身獨特其且強烈的看法,尤其是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并更加依賴朋友,甚至認為朋友要比父母對自己更好。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是錯誤的,尤其是識人不清的后果,往往比想象的更加嚴重,稍有不慎便可能會墜入“深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6歲男生疑當“蛇頭”,誘騙4名未成年去緬北,家長發聲令人揪心!
電影《孤注一擲》,也向眾人揭開了世界的另一面,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友好和平,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也會滋生出黑暗,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而越來越多被騙緬甸的案例,也讓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提高謹慎,生怕身邊會出現別有用心之人,讓自身受到影響。
但廣西4名未成年被騙緬北的事情,也讓家長坐不住了。據悉,其中有3名學生讀初二,還有一名學生未滿18歲,也是念高中的年紀。但卻被一名16歲男生,誘騙到緬北。
而家長發聲更令人揪心,表示這名16歲的男生,是4名學生的同鄉好友,還曾和家長笑呵呵的稱,一人一年給50w,并聲稱帶他們去外地“掙大錢”,但遭到家長拒絕。
家長還表示,本以為自家孩子是去泰國旅游了或打工了,因為男生和他們的說辭都大差不差,都是打著“高薪工作”的旗號,并將4名學生拐騙緬北。
而16歲男生疑當“蛇頭”,誘騙4名同鄉好友去緬北,也讓網友紛紛直呼:簡直防不勝防!誰能想到朋友也能如此呀!還有的網友表示:這個年紀認識的朋友,要么好的極端,要么壞的極端!
的確,年齡相仿的好朋友,往往說的話要比家長的更加有“說服力”,甚至還有的家長也很信任子女的同學,尤其是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更會受到家長的另眼相看。
防人之心不可無,學生需提高謹慎,家長更要正確引導
每個子女都是家長的“手中寶”,不期望他們有什么意外或危險,而4名學生被同鄉好友誘騙,家長的心情也可想而知,可見危險也很可能藏在身邊。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很簡單的道理,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傳輸學生正確的行為舉止,尤其是三觀思維更要端正,而不是過度自私自利,那保不齊也會坑害身邊的同學、朋友。
在筆者看來,提高謹慎雖說會與他人有“距離感”,但恰當的邊界感,往往也能給他人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上來便稱兄道弟,實則卻存有害人之心,而學生也要清楚的識人,不認識的人更不要隨意說話,更別透露自身家庭條件,殊不知壞人從不會說自己是壞人,而是會用“面具”偽裝自身!
“餡餅”的背后是“陷阱”,家長需擦亮雙眼,成為學生的好榜樣
家長的一言一行,往往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言行舉止,若是家長自身防范意識較低,那學生也可能會盲目信賴他人,對陌生人也不會有太多的提防,所以家長要從小傳輸正確的防范意識,尤其是陌生人給的東西更不能要,以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關乎學生自身的成長,而當家長擁有端正的思維,學生也能夠有樣學樣,并變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若是家長自身文化水平較低,還不重視學生學業,那大概率也會是“重蹈覆轍”罷了。
家長除了重視學生學業與成績之外,還要多關照學生的內心想法,尤其是面對“叛逆期”的青少年,更要懂得“以理服人”,而不是“牛不喝水強按頭”,那也可能會增加逆反心理,甚至和家長“唱反調”,家長也要掌握好尺度和方法,爭取更好的和學生交流溝通。
寫在最后:家長要增強自身的警惕心理,更要正確告知學生什么事情是對,什么事情不能碰,尤其是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被蒙蔽了雙眼!
話題:你是否遇到過不友好的朋友呢?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港股異動 | 上海復旦(01385)跌超5%領跌半導體板塊 下游終端銷售持續性疲弱 行業向下趨勢仍在持續
半導體板塊繼續下挫,截至發稿,上海復旦(01385)跌4 76%,報18港元;AS
“家里錢都被騙光,還借了幾百萬外債!”上海80后女子20天被騙走400萬,房子也抵押了,一切從網上掛了一條售房信息開始...
陌生人以交友為切入口,待到關系“不一般”后,向你推薦一個投資理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