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分批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關乎城市發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截至2022年底,我市累計改造994個老舊小區,惠及居民13.7萬戶。根據工作安排,今年廈門計劃開工改造涉及16.58萬戶居民的老舊小區,目前正分批、穩步推進。
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要講“面子”,也要講“里子”。同安區大同街道城西社區金安樓小區是建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老舊小區,樓梯修建在樓棟外側,下雨時,臺階上常有積水,居民出行既不方便又危險。2021年,城西社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金安樓小區居民自治小組主動向社區提出要在樓梯上搭建雨棚,經過多方協商,雨棚建成,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里子”問題。
(資料圖)
同安區城西社區金安樓小區居民:以前這個地方,社區還沒改造前,雨濕水滴,改造以后,走出來會更方便,老人家爬樓梯就不會淋到雨。
在城西社區振興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居委會也充分了解居民需求,改造小區活動場地、施劃停車位、修建文化長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截至目前,大同街道城西社區已陸續完成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6000余人。
同安區城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陳麗彬:整個改造的內容包括樓道的照明粉刷,纜線規整,以及一部分景觀提升,在改造之前,我們也通過問計于民的方式來征求居民的意見,后續我們也會繼續再收集居民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把我們的轄區完善得更好。
位于湖里區湖里街道海天社區的宮后山小區建成近40年,由于小區年久失修、沒有物業管理,違章搭蓋雨棚、污水外溢、護欄生銹等問題困擾著這里的居民。老舊小區改造讓問題迎來了轉機,經過改造提升,生銹的鐵欄桿變成了白凈的石圍墻,雜草地變成了石磚地,舊樓道換上了“新衣裳”,小區還增添了智能門禁、石桌椅、晾曬桿等設施。
湖里區海天社區宮后山小區居民 陳章進:心情現在好多了,這樣弄了以后,環境也清潔了,整個露天(的平臺)也亮堂了,晚上的時候小孩子都下來玩了,大家呼朋喚友。
湖里區湖里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負責人 孫碰定:這個項目是去年9月份進場,到今年年初基本上全部完工,下一步我們會對照完整社區的標準,以片區來提升改造,補齊“一老一小”,公共醫療等等民生類的短板,這些都要輻射整個片區。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有機更新的一項重要內容。近日,廈門市公共資源交易網公布新一批老舊小區改造招標公告,將于月底啟動華海苑小區、樂海社區大學灣一期等島內外近百個小區的改造提升工作。
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去年,廈門還啟動了“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明確東榮社區、深田社區、新興社區3個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億元。目前,這3個項目均已開工改造,東榮社區試點項目計劃于年底完工,其余兩個項目計劃于2024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
來源:廈視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