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定論,Nature 發文:LK-99 不是超導體
這次真的石錘了?Nature 刊文梳理 LK-99 不是超導體的證據,科學界已經開始總結經驗教訓。
連續多日的室溫超導疑云,似乎已經一錘定音,劃上終點。
(資料圖片)
昨日,Nature 發文:《LK-99 不是室溫超導體 —— 科學偵探如何解開這個謎團》。
作者 Dan Garisto 是一位有物理學學位的科學作家,曾就職于費米實驗室。
8 月 16 日,中科院物理所,對來自三個不同課題組的 LK-99 樣品進行了更細致的研究,認為三個獨立樣品體現出的電磁特性都是來源于其中的硫化亞銅,否認了 LK-99 的室溫超導性。
在 16 日的最新文章中,Dan Garisto 總結了最近連續十幾天的室溫超導反轉事件,將各大機構的研究結果拼湊在一起,揭示了為什么 LK-99 會顯示出類似超導行為的謎團。
科學偵探們發現了 LK-99 不是超導體的證據 —— 導致樣品電阻率急劇下降和磁鐵部分懸浮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中的雜質,尤其是硫化亞銅。
這一結論徹底打破了 LK-99 作為「史上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的希望。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凝聚態實驗家 Inna Vishik 說,「我認為,這件事已經劃上句號,可以到此為止了。」
LK-99 風波始于 7 月下旬,首爾初創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 Sukbae Lee 和 Ji-Hoon Kim 領導的團隊,在 arXiv 上發表了兩篇預印本論文,聲稱 LK-99 在溫度高于 127 C(400K)的常壓環境下是超導體,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因為,所有先前確認的超導體,都僅在極端溫度和壓力下才起作用。
兩篇論文引爆了全世界的學術機構、乃至業余愛好者的復現實驗狂潮,從 8 月份開始,每天都有各種復現實驗和論文絡繹不絕地產出。
在 8 月 2 日,華科團隊成功復現了樣品的磁懸浮現象。8 月 3 日,東南大學團隊成功測到了 LK-99 的零電阻現象。這些復現實驗一度把公眾和學界的興奮值拉到最高。
遺憾的是,如今全球各機構經過多次復現實驗,已經有不少下了定論:LK-99 不是室溫超導體。
一系列的證據都在證偽 LK-99 是超導材料
韓國團隊認為 LK-99 是超導體的兩個基本依據:懸浮在磁鐵上方和電阻率突然下降這兩個現象,都被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CAS)的兩個相互獨立團隊的研究成果,用其他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釋。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德國馬普所的一項研究結合了實驗和理論證據,證明了 LK-99 的結構為什么不可能是超導體。
德國馬普所實驗人員合成并研究了 LK-99 的純樣品,消除了之前可能存在的對材料結構的懷疑,并確認 LK-99 不是超導體,而是絕緣體。
PS:大 A 股民說你們什么都不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