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充電樁“漲價焦慮” 需多方合力
(相關資料圖)
最近,一些地方的電動汽車車主反映充電樁充電價格有所上漲,部分地區高峰時段漲幅甚至接近翻倍。新能源車主的補能焦慮原本因為便宜的充電價格而有所緩解,但現在電價上去了,顧慮便更多了。電費還會漲嗎?運營商憑什么漲價?電車車主如何消除這份焦慮?
我們先聊聊為何近期充電樁會集體漲價。充電費其實包含了電費和服務費。電價由國家規定,服務費標準一般由省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單位或其授權的單位制定。這次調價大多是由充電樁運營企業做出的,屬于自發調整。夏季用電高峰期,電價本身就會有一定程度上漲,這當然也會反映在充電價格里。但另有一個因素卻更為關鍵,由于充電樁運營效率不高,企業經營成本壓力較大,充電樁收費價格上漲,是運營商根據自身成本和運營情況做出的調整,屬于市場行為。
雖然運營商調節服務費屬于市場行為,但對于不合理的漲價行為,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引導。需要看到的是,這輪漲價并非普漲。一些收取較低服務費的城市并不存在大幅漲價行為,只是市場波動造成。為什么有的地方變貴,有的地方價格依然不動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布局不合理,導致有的地方出現“車多樁少”,充電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據中信證券研報分析,截至2022年底,我國存量車樁比為 2.5: 1,存量新能源汽車與公共充電樁比例約為7.1:1,距離“一車一樁”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供需關系不平衡自然會引發充電價格上漲。而南方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較多,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所以漲價比較明顯。
一邊是車主“一樁難求、電費漲價”,另一邊是企業“有樁沒車”,公共充電樁“冷熱不均”導致企業只能通過提高服務費來維持運營,最終導致充電樁漲價。充電樁的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空間,化解充電樁漲價需要多方加持。
對普通的新能源車車主來說,有更多的充電樁提供合理的價格,才是比打價格戰更重要的選項。為此,運營商需不斷完善充電設施布局、提高充電效率。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也要看到充電樁的初期建設需要高昂的資金成本,作為一項基礎設施,不妨考慮適當的政策引導和行業補貼。同時,加大力度破除充電樁進小區難的問題,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基礎類設施改造范圍,同時在新建小區開展配套供配電設施建設或預留安裝條件。
另外,可嘗試探索“私樁共享”方案,為家樁公用提供政策支持。近期的漲價并沒有對家庭安裝有充電設備的車主造成太大困擾。從目前來看,最香的充電方式依然是擁有個人充電樁。有業內人士也提出,提升私樁利用率,直接讓小區私樁共享能夠解決大部分新能源車主的補能焦慮。大部分家庭充電樁使用率并不高,很多車主表示“一周充一次”就夠了。所以,“私樁共享”方案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充電樁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能給業主獲取充電收益,可謂兩全其美。
解決“布局不合理”,緩解“充電樁漲價”,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為功。在充電樁覆蓋面不足的背景下,我們需要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形成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在“漲價”之外尋出更多解決之道。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