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港-深圳鹽田港新航線開通 “大灣區組合港”航線增至35條|環球實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歐雪深圳報道
近日,隨著“暢遠003”從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鳴笛啟航,中山港-深圳鹽田港“大灣區組合港”航線正式開通。
(資料圖片)
記者了解到,該船以“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完成中山港海關的出口查驗,抵達深圳鹽田港后無需再次報關,將直接換裝遠洋大船出口法國。
作為由深圳海關倡導的大灣區貿易“新基建”項目,“大灣區組合港”通過優化海關監管流程、共享港口代碼、依托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開展全程監管,實現貨物在各碼頭間直接通過水路調撥,為企業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
整體而言,在中鹽“組合港”的運作模式下,出口貨物在中山與鹽田之間全程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即中山進出口貨物在本地完成“一站式”申報和海關查驗后,可直接通過珠江口駁船調撥至深圳換裝國際遠洋大船出口,改變了傳統的兩地轉關作業模式,減少了相關手續辦理,節約了時間成本。
除此之外,記者獲悉,中鹽“組合港”模式下,貨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縮短至2天,港口物流效率也進一步提升。
成本、時間是物流的關鍵,此前據深圳海關統計,“大灣區組合港”模式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400萬元報關成本,為班輪公司減少用箱成本超4500萬元。同時,貨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縮短至2天以內。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張翼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大灣區組合港”可將貨物堆存時間壓縮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并將以往中轉報關的費用都省去。這對貨主來說,通關效率提高、成本變低,出口產品能獲得更大優勢。
今年以來,深圳港新增了8條組合港航線,共累計開通35條組合港航線,覆蓋東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慶、云浮、清遠、廣州、湛江、江門、汕頭等12個廣東省內城市。
其中,有兩個“全覆蓋”值得重點關注。首先,“大灣區組合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全覆蓋。其次,廣東省七大關區(廣州海關、深圳海關、拱北海關、汕頭海關、黃埔海關、江門海關、湛江海關)組合港航線實現全覆蓋。
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林浩宇對媒體表示,“大灣區組合港”模式通過“共享代碼+水路調撥”,能夠統籌港口間監管資源,提升域內水上運輸效能,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發展,大灣區港口間空間壁壘被打破,促進深圳“樞紐港”近270條國際航線資源,與沿珠江內河碼頭“支線港”臨近制造業貨源地的優勢互補。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則告訴記者,組合港不是簡單的港口相加,“大灣區組合港”的實施最終是為了提高大灣區在國際貨運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馬仁洪認為,“大灣區組合港”關鍵要完成兩個整合:資源的整合和功能的整合。資源整合方面,各港口需要將長線和短線、疏線和密線有效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地理的優勢區位。功能整合方面,組合港并不是簡單的線路組合,更應將不同港口的裝卸能力、腹地基礎和服務模式結合起來。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信越控股(06038.HK):附屬擬擁有開采“Bayantaliin uurhai”煤礦及購買該礦場所采煤炭的獨家權利|動態焦點
格隆匯6月25日丨信越控股(06038 HK)董事會欣然宣布,公司擁有51%權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