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出臺加快推動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環球觀察
近日,泰州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泰州市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動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工作總體目標:鞏固提升泰州港重要樞紐地位,積極發展江海河聯運,著力促進現代物流業、高附加值臨港工業以及現代航運服務業等優質臨港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全面提高港口建設水平和服務能力,打造高端化要素集聚港、優質化產業支撐港、現代化綠色智慧港,助力全市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
“港口作為水陸交通樞紐設施,對于區域經濟、國家經濟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港口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省港口管理委員會等相繼出臺相關文件,要求加強港口岸線資源整合,提升港口岸線資源利用效能。此次泰州出臺《實施意見》,既是貫徹落實部、省、市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加快推動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進而促進泰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實施意見》四個部分中,“重點任務”為“重頭戲”,共制定了加快推動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的22項具體任務,通過高位謀劃、高標部署、高效推動,引領全市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每項任務均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具體目標、完成時間。
(資料圖)
提升港口基礎設施能級
《實施意見》指出,要重點圍繞碼頭設施深水化、大型化建設,大力提升5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占比,通過實施改擴建提高碼頭靠泊等級,實現江陰大橋下游碼頭具備常態化接卸10萬噸級及以上開普型船舶能力,泰興、高港部分碼頭具備常態化接卸7.5萬噸及以上船舶能力。
“近年來,泰州碼頭建設步伐較快。”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到2022年底,泰州港正在運營的萬噸級以上泊位67個,其中5萬噸級以上泊位26個,綜合通過能力1.7億噸,居全省沿江沿海港口第3位。通過全面推動港口碼頭提檔升級,計劃到“十四五”末,將實現10萬噸級泊位增至4個以上、5萬噸級以上泊位增至30個以上的目標。此外,《實施意見》要求,計劃到2025年,建成配套污染物接收、燃油物料供應、船民服務、應急救助待命等服務功能的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滿足抵港錨泊船舶和廣大船民的生產生活需求。
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
泰州港口集疏運體系發達,泰州港周邊公、鐵、水路交通齊全。目前,北沿江高鐵、相關過江通道、高速公路項目已相繼開工建設或已開展前期工作,省干線航道通揚線泰州境內全線已完成主體施工,現狀等級達到三級。《實施意見》對疏港公路、疏港航道網絡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新目標,要求到2025年,常泰長江大橋北接線、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北接線、232省道靖江段建成通車,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各港區及過江通道之間的互聯互通水平和集疏運效率顯著提升,遠期規劃建設靖澄過江通道連接線、江陰第三過江通道連接線、張靖過江通道連接線等項目。
此外,加快推動實施興東線航道整治工程,完善通江達海的航道網,圍繞構建“三橫兩縱”(“三橫”:新通揚線、古馬干河、如泰運河,“兩縱”:引江河、姜十線)內河疏港航道體系,加快研究姜十線改線方案。同時,推動八圩專用航道建設,與福北水道上下銜接,實現泰州港各港區的通航條件、競爭優勢等大幅提升。今年完成支線航道定級論證研究工作,確定縱向疏港航道線路方案。到2024年,完成興東線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和八圩專用航道建設。
建設高水平現代化港口
《實施意見》對建設高水平現代化港口提出了明確要求。“‘十三五’期間,泰州港在智慧綠色建設方面剛剛起步,沿江港口污染防治設施、岸電設施、粉塵在線監測等環保設施逐步開展建設。”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到“十三五”末,沿江港口實現了船舶生活污水自主接收設施、防風抑塵設施、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岸電設施的全覆蓋。2020年,江蘇國信靖江發電有限公司和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成為泰州港首批江蘇省星級綠色港口。
隨著碼頭環境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間,泰州港又新增了6家江蘇省星級綠色港口,總數達到了8家,位列全省第四。《實施意見》指出,今年,將新增星級綠色港口2家。此外,積極推進效益低下的港口岸線整合,到2025年,基本實現泰州港港口岸線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綠色安全利用,打造江蘇沿江港口高質量發展標桿。
推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
歷經多年的建設發展,泰州港已建成為“產業重地”,但港產城融合發展水平還不高。為此,《實施意見》指出,泰州將依托靖江港區新港作業區打造并做大泰州港煤炭中轉基地和礦石中轉基地,拓展煤炭、礦石貿易功能,形成長江經濟帶煤炭、礦石綜合交易中心;依托泰興港區七圩作業區砂石集散中心,大力發展砂石物流、貿易、加工等業務,打造長江經濟帶砂石交易中心;依托高港、泰興“全國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吸引更多的全國知名糧油食品加工商、貿易商入駐,發展糧油加工、貿易等業務,打造糧食交易中心。
今年,煤炭、礦石、砂石、糧食交易中心全面啟動建設,到2025年,交易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取得良好效益。同時,推動現有傳統臨港工業向高附加值轉型升級,通過打造國家級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兩高”船型研發建造產業、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學品產業基地、打造糧油江海聯運及精深加工產業化集聚基地等,到2025年,形成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臨港產業體系。
《實施意見》還就強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關鍵詞: